用文化的力量助推学校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志英校长和学生们在一起。(图片由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提供)

    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本的乡村学校合并组建了新学校。怎样抓住发展契机使之脱胎换骨上台阶,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成为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掌门人刘志英10年来倾力而为的事情——

    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好的文化,可以浸润教师心灵,体现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从而磨砺出一所学校的特色与气质。

    师生无论在哪、做什么,都以有品位、有智慧为标准,品慧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形成了团队的集体人格,逐渐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

    师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学校精心设计的品慧文化变成了品牌,为学校发展赢得了更多支持。

    ■刘志英

    什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10年办学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好的文化,可以浸润教师心灵,体现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从而磨砺出一所学校的特色与气质。

    我想验证一下,重新唤醒的教育力量有多大

    2004年8月,我带着憧憬多年的教育梦想来到新建的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连绵的雨季延长了建设工期,快开学了,新学校还在建设中。占地116亩的校园让我激动不已,这在城市新建学校里几乎不可想象。

    新划入高新区四个村庄的526名学生,被分成7个年级、14个班,成为新学校第一批学生。由于学校建设还没有完工,学生被安排在原来的三个村小进行衔接教育和军训。8月28日,我来到临时学校,平生第一次见到了黑屋子、土台子和泥孩子是什么样,学生那带着陌生、羞涩和好奇的眼神让我至今难忘。我问学生:为什么要上学?学生们齐声回答:学知识。我又问:学了知识干什么?学生们则高一声低一句地回答:不知道。我进一步问:喜欢读书吗?学生们回答:不喜欢!我又问:那喜欢什么?长大了要干什么?学生们又答:喜欢玩儿。长大不知道干什么。

    不假思索的回答齐整整地穿透破旧的教室,飞向低矮的农房,我的心沉了又沉。这就是我要放飞教育理想的地方吗?这就是高新区要属意打造的第一所现代化、国际化学校的办学基础吗?为了这次竞聘上岗,我除了集20年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储备之外,还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经典、广泛汲取了国内外优质学校的办学经验,但面对这样的基础,我还是陷入了沉思……竞聘校长答辩时构建新学校的侃侃而谈,面对此情此景我感到太不对路子了,尽管事先早已知道我的办学起点是农村学校。

    担忧归担忧,日子还是要往下过。我清楚地记得,那年开学典礼,市局领导、管委会主任、各局局长都来了,全体学生和家长在台下就坐。依程序,上级领导先后讲话,最后轮到新任校长讲话。此时,我发现原本安静坐在学生后面的家长,全部站起来拥到可以清楚看到我的地方,站着听完了我的讲话,然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这个看似蛮荒的地方,淳朴的百姓多么希望有优质的教育!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寄托在学校身上,而我则承担了这个神圣的使命。

    千难万难,选择了就不退缩,无论多难都要坚定地走下去,路总是会蹚出来的。我想验证一下,重新唤醒的教育力量到底有多大?

    文化是学校的精气神,它让师生有了一个共同愿景

    新学校的起点是原来的村小,多方整合起来的教师队伍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内的教育共同体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蒙化民心,引领民风”“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学校”“一切为师生的最优发展”“充分尊重、严格要求、主动发展”的办学思想就这样在师生和家长的期待中逐渐酝酿并坚定起来,它让师生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和追求。

    但是,选择什么样的办法使这些思想尽快落地、使这样起点的学校完成城市化进程,让这些失地农民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任务。

    “品生慧,慧升品”,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着人来进行,并且需要通过育心来达成。我们将校训确定为“砺志修身,求知育慧”,学校用品慧文化滋养师生的行动,并且每日内省:我的举动有品位吗、我的做法是智慧的吗?师生无论在哪、做什么,都以有品位、有智慧为标准,品慧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形成了我们团队的集体人格,逐渐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

    我们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研究的心态设计规范当下、成就未来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更重要的是,学校没有一股脑儿地将各项制度砸向教师和学生,从而引起过度的压力和抵触,而是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标准和目标,使制度逐渐变成师生的内在自觉,规范着教育教学活动,形成用品慧来内省的工作习惯。如教师工作条例、领导值班制度、学生会少先队晨检制度、年级段长负责制度、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团队考核制度等,都发挥着规范、引领、评价和激励的作用。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使我这个校长也得以有时间抽身出来读书、思考和进修。与此同时,我也一直鼓励教师要踏上学校发展的列车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如今,当品慧阅读、品慧讲坛、品慧教研、品慧学子等校刊、校报及各种个人工作室、社团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在学校涌现出来的时候,我想,这或许就是品慧管理制度和文化所结的硕果吧。

    课程实施、研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一所学校不同于另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和底蕴所在。针对学校社区文化薄弱、学生家庭文化气息欠缺的实际情况,我们兼顾中小学特点,构建了“7+1”(小学“6+1”)课程体系,每天7节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三级课程,每节课40分钟,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下午安排一节特色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的特殊素养。学校至今已经开发出六大类30多个项目的特色活动课程。学生喜欢参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学校就以教师的名字命名工作室、俱乐部等,鼓励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发挥专长,将自己的才艺变成学生的特长。如高雅静工作室就带出了一个小提琴弦乐团,在各级演出中频频获奖,小有名气;吕雅婷传统美术工作室开发了中国结、版画、中国年画等传统美术项目,社团成立以来已有169人在全国少儿美术大赛中获奖。还有舞蹈、电子琴、二胡等社团,都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中发挥了作用。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鼓励学生买书、藏书、读书,学校开展了家庭小书架、班级图书角创建活动,在初中开展品慧阅读、小学开展品慧故事比赛等活动,以弥补学生家庭文化氛围的不足。在课程开发活动中,教师的品位提高了,课程实施智慧提升了,学生也变得自信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消费观念、审美情趣发生了极大改变。

    师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学校精心设计的品慧文化变成了品牌,为学校发展赢得了更多支持。前几年,学校发展的经费中,有一半来源于社区的无私帮助,而学校教师专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专家的悉心指导,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生机勃勃的成长。

     制度规范的力量有限,而文化的力量无限

    学校文化是否被认同,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学生及家长。在用文化的力量助推学校发展中,学生的变化是最显著的:校服越来越整洁了、普通话越来越标准了、行为越来越文明了、习惯越来越好了、学业成绩越来越高了、视野越来越开阔了。当这些显性变化呈现在家长眼前时,家长也感到由衷地欣慰,从内心感受到这所学校不同于以前的学校,也打心眼儿里感谢学校为孩子提供的高品位、高智慧教育。家长的心理归宿通过孩子的成长得到了体现,当他们再来学校时,就会穿戴整齐、就会注重言行、就会不再乱扔乱吐;家长会上,他们开始做笔记了、不再随地抽烟了。学校“蒙化民心,引领民风”的目的在这种潜移默化中达成了。通过实践,我越来越意识到,学校不是一座孤岛,她是与社区、学生和社会血肉相连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诞生、成长和成熟是学校成长的外因;而内因则是学校能动地选择办学思想和精心培育的学校文化。学校发展历程也使我对文化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制度规范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文化的力量无限。(作者系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观察手记】

  刘志英:学校不能成为一座孤岛

    ■实习生 阮帆

    “记得第一次到学校,一年级学生面对我时是仰起头来笑的,眼神单纯而清澈;而五六年级学生则大多低着头,眼里满是羞怯。”这是刘志英回忆自己第一次到即将履新的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时,刻在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两个画面。

    “可以肯定,是过去的学校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眼神,也让农村和城市的学生产生了很大差别。所以,我想试试看,重新唤醒的教育力量到底有多大。”说这话时,刘志英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色。

    那时,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还是被泥泞和荒地包围的村中孤岛。这与刘志英当初应聘时期待的办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愿望相去甚远,她感到有些失望,也想过回到原来的学校,继续做她的副校长。但晃悠在她眼前的学生眼神,却总也挥之不去,如同一股股细密的电流,裹挟着她最初的办学理想,一遍遍流过全身。刘志英说,就是那些忘不掉的眼神,帮她最终作出了选择: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办一所优质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