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青少年的“宝葫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钱春霞

    我在一年前就曾读过《少年修养100题》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个月我又仔细地研读了一遍,仍然忍不住发自内心地赞叹:一个个小故事,涉及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真是一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青少年读物。

    书中所述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故事,或与信念有关、或与友善有关……作者就像在跟你聊天的大朋友,娓娓道来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憧憬;夹叙夹议,为什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社会风尚;引经据典,倡导大家培养爱国、爱家、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精神。

    成年人都喜欢鼓励孩子多看书,但是书有好坏之分,孩子的辨别能力还没有那么强,一旦孩子读了不好的书,该怎么办?书中给了答案:“中了毒就要消毒啊!找谁消毒呢?找老师、找辅导员、找家长啊!你看了一本什么坏书,产生了一些什么胡思乱想,找他们好好谈谈,看看这些书究竟坏在哪里,这些想法究竟错在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它的影响。”多么平实的语言啊,在润物细无声中把一个看似很严重的问题巧妙地化解了,让当事人一点也没有窘迫感,不会产生自卑意识。

    “孔融让梨”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上千年来,故事一代代传下来,宣扬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但是好像从来就没有人想过“孔融让梨”发生的背景是什么。这本书中,作者就对“孔融让梨”发生的背景设想了十几种可能性,对应分析了孔融在让梨时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告诉小读者要有思辨的意识,遇到问题不能盲目从众,这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平等意识,学会发散思维,都大有裨益。

    书中这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例子不胜枚举,作家充分调用了自己幽默诙谐的语言,让所有故事读起来都那么生动有趣,情节都那么自然流畅,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道德养成有赖于对道德的认识,只有当青少年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后,才会形成相关的观点,进而转变成信念并指导自己的言行。当下有很多作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刻意迎合青少年的阅读口味,宣传一些媚俗的东西,完全抛弃了文艺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引导作用。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背景下,作者还能坚持为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呕心创作,显得尤为难得和可贵。(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少年修养100题》 余心言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们需要彩色的阅读教室     下一篇:书香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