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办学理念体现着办学者的核心价值,是学校发展中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教育价值追求的总和。借2010年学校启动改扩建工程及2011年更名(学校原名溧阳市城南小学)的契机,经过全校大讨论,我们提出了“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让教师幸福地工作”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幸福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出发,关注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生命状态,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在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这片土壤上的自然生长。

    ■吕文清

    文化建校:选择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文化建校,就是以顶层设计的方式,重视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发挥学校环境的教育功能,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营造团结和谐的教育生态,从而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特质。

    精心提炼精神文化。积淀、整合、提炼学校精神文化,对于师生员工明确理想目标,凝聚精神信念,传承文化传统,形成学术风范,建立行为准则,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一是确立了“与日俱新”的校训。与日俱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自《大学》“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表述,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意思,是对我们学校办学理念、师生精神的最好概括。二是倡导“怀揣着理想上路,充满着激情工作”的教师文化。教育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需要始终不放弃理想,永远对工作有激情。一所充满理想的学校,必然是生机勃发的,教师精神饱满,学生充满阳光,人际关系和谐,工作节奏紧凑,整个校园洋溢着活力与张力。三是坚持“只要我们在做,世界就会改变”的行为文化。学校倡导求实践行的行为文化,着力打造年度“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和“十大阳光队员”两大师生评选平台,激励广大师生既做精神的贵族,又当实践的行者,不断努力,始终向前。

    不断完善制度文化。按照“科学管理,人文关怀”的理念,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用人机制与管理规范。干部任用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能上也能下;教师评价重在激励,有为才有位。规章制度完善而不烦琐。作为根本制度,《学校章程》规定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治理结构和各项职责;作为行为规范,学校对校长、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各科专任教师、教辅后勤人员的职责都进行了界定;作为完整的评价体系,学校有涵盖师德、安全、教学常规、校产校舍管理,乃至课时、辅导等各项具体管理行为的一系列考核办法。刚性的制度背后,还时时体现人性的温暖。如教师双向聘任过程中,对于第一轮落聘人员,都给予二次选择机会;对于二次聘任仍然不能落实岗位的,学校还进行一次行政调剂。

    绿色德育:建设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我们所说的绿色德育,是形式自然、内容健康、指向幸福的德育观。学校将健康与幸福定位为德育的两大支柱,着力营造一个让师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构建大德育体系。学校奉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德育处主任主持抓,定主题、定时间、定目标,引领全校德育工作朝序列化、特色化发展,构建起了“三全”大德育体系。一是全员德育。学校规定行政人员“一岗双责”,既是各级事务的管理人,又是德育工作者,做到管理育人;专任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到教书育人;教辅后勤人员立足本职工作,保障学生成长,做到服务育人。二是全程德育。从早晨进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到放学道别离校,学生进校后一天的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晨间活动允许个性游戏也倡导合作锻炼,午间看书可以在“幸福书吧”自由选读也可以在图书馆集体阅读,下午自修时间既可以随意把玩“科普智慧墙”上的仪器也可以到科学探究室分组活动,德育与智育融为一体,德育与体育交互生辉,德育与技能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相得益彰,让学生成人又成才。三是全域德育。进入学校大门,就是进入了德育的大世界,无空间限制,无地域限制。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内容;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各项活动,传递道德能量。

    开展微创新活动。德育既需要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活动,又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氤氲。而在传统的活动内容中注入时代的元素,在常规的活动形式上进行小改革、微创新,更加为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微创新最突出的是班主任工作室。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室,是由各年级中具有创新意愿的部分优秀班主任自主组成的团队,他们发现并收集平时教育中的问题,通过研讨提炼值得研究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由这些优秀班主任带领本年级班主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工作运行模式。从2011年成立以来,工作室在诸如课间十分钟的管理模式、食堂管理方式、大课间组织形式等方面,为学校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微创新最典型的是微讲坛。学校定期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家长、优秀学生等走进“道德讲堂”,分享对教育、教师的认识。组织干部带头宣讲,发动身边老师自己讲,讲他人、讲自己,讲身边的故事、讲自己的体会。主讲人自己准备主题,其他人自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聆听者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来学习身边模范的事迹,分享同伴成功的喜悦,成为激励自己成长的动力。微创新最感人的是小慈善。小慈善,大爱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不让任何一位学生因故影响学习,是我们最朴素的教育情怀。学校每学期都摸底排查,建立专门档案,通过结对帮扶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通过咨询疏导来帮助心理障碍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等等,让这些孩子走出学习与生活的阴影,阳光起来,不再孤独。

    课程建设:提供丰富多元的发展可能

    开发课程项目,拓展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文化,对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树立,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一是校园环境课程化。对学校环境进行系统而得当的布置,不仅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刺激,更能给人鲜明持久的感情熏陶,以及富有个性的教育启迪,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直接、最显性、最有视觉冲击力的部分。学校行政楼命名为“正德楼”,寓意教育工作应该“德”字当头,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教学楼是探索知识、认识未来、追求真理的地方,所以都以“真”来命名,分别叫求真楼、喻真楼、葆真楼和存真楼。学校又是追求真善美的地方,因而艺体馆叫“臻美馆”,食堂取名“思源堂”。同时,根据楼宇名称的书法字体,学校制作了对应的从魏晋钟鲧、王羲之到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再到宋代苏轼、黄庭坚乃至明清之际董其昌等的简介,形成一条历代书法家长廊。学校教学区有三层连廊,我们分别按照“爱我溧阳”、“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三个主题进行布置。

    二是校本课程生本化。近年来,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充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丰富了学校课程文化。以“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开发了一套三个系列六册的《国学初步》,即吟唱两册:《三字经》、《百家姓》;吟诵两册:《弟子规》、《千家诗》;解读两册:《千字文》、《论语选编》,分别对应低中高三个学段六个年级。以传统长拳为基础,与校外辅导员合作创编了一套武术操,供全校学生练习。一文一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切实为学生的生命涂上亮丽的文化底色。我校是劳技特色学校,创作刻纸、剪贴、绢花等作品是师生的拿手好戏。近年学校又增加科技元素,引进模型、动漫、电脑等科技类课程,成功创建成为常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立了市级建筑模型基地。生本化的课程开发,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底色,与时俱进的活力”的特色。

    三是活动课程超市化。教育不只是使学生能成为什么,更多的是让学生可能成为什么。丰富的可能性,正是我们的用心所在。自2010年以来,我们开发了近80门活动课程,涉及科学、艺术、文学、休闲、娱乐、体育、学科基础等领域,于固定时间、在固定教室、由固定教师组织实施,实行开放式报名,菜单式供课,走班式教学,确保每一名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一门参加。根据课程性质、开发进度、教学效果、师资水平,我们又将活动课程分成普通课程、重点课程与特色课程三类,对于重点课程我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倾斜,整理编撰专用教材。数量充足、类型多样、活泼生动的“幸福课程大超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发展。(作者系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