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到底需要改什么
作者主张,教育理论工作者要和教师一起“立足于教育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去具体地研究课堂教学”。
■文喆
作为专业教育科学工作者与小学教师共同研究实践的总结,《教学的稳与变》一书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和海淀区教科所的专业人员与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小学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工作过程,并对若干教学理论、实践问题进行评析,阐明作者的学术主张。
说本书能引发思考,引起讨论,首先体现在对教师备课关键环节的认识上。瑞典马飞龙教授创立的“变异理论”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正因为如此,本书作者才着力同实验学校教师一起具体深入地研究小学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认识误区及其产生原因,从而使“研究教学内容”重又回归教师研究、设计教学活动的关键地位,并因此切实提升了教学成效。在具体深入教材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作者又总结运用“变异理论”研究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即“聚焦概念”、“厘清属性”、“整理错误”、“组织正例”、“运用反例”等五个环节,让中小学教师有了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具体方法和检验标准。据此看来,马飞龙和本书作者主张的“教学内容”比“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思想,反映了对学校教学基本任务及其实现方法的正确认识。因为,学科教学无非是希望教会学生们用物理、数学或历史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去认识世界。每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学会的是用日常生活语言去认识和描述世界,而只有学会相关的“科学理论”,儿童才能在日常生活经验之上,形成诸如“天体运行”或“力”与“功”等科学概念和表述方法,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与变化规律,从而能有所发明创造。显然,一切可以称为科学的理论,都是由基本概念与基本的逻辑分析规则及其结果组成的知识体系,都是人类创造的分析工具与方法。所以抓住“教学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科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上,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准确把握相关的科学概念,儿童才能学会说“物理话”、“数学话”,才能学会从“物理”、“数学”的角度,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去认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实现学习主体的社会性发展。从这个角度说,马飞龙教授和本书作者对“教学内容”,特别是对概念及其属性教学的强调,应该说也有某种纠偏的意义。
本书作者所秉持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方法,也极具启发意义。本书作者主张,教育理论工作者要和教师一起“立足于教育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去具体地研究课堂教学”。本书各章节,都是理论工作者撰写的,而在各章节中又始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叙述说明理论研究的分析过程、方法和结果,从而表明作者主张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态度并不是空话。近年来,教育科学研究逐渐热闹起来,各种引进的或自创的科学研究层出不穷,各领风骚若干时日。但是,也有一些“研究”,是由研究者“拿来”或“想出”某个主张或举措,然后组织学校教师去“实践”,研究者出“思想”,教师们管“操作”,以致当研究者取得若干数据著书立说以后,实验教师往往会回归故我,重又回到实验前的教学老路。“成果”固然丰富,实验却也无疾而终。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教师并未真正把握或认同新理论,他们只是在研究者要求下完成若干“规定动作”,指导者离开,“动作”当然无法继续;二是一些“规定动作”太过奢侈,教学耗时太多,准备工作繁难,除了“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本用不起、用不上。于是“典型”就只能是“案例”,摆在那里,“看上去很美”。
本书作者践行的研究方法,是真正自始至终同教师一起备课,一起试讲,一起观察分析,一起总结;是在研究中小学教师要用又可用的改进备课与教学过程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但对基层教学有益,而且对教学理论发展也有价值。可惜的是,许多教学研究工作者,似乎还不太关注或未能深入研究各个学科教学的实际问题,这或者是本书给我们的重要启发。(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教学的稳与变》 吴颍惠 丛立新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