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四方英才以育兮 守一域之平安吉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实训

    “见龙河湾旁,图云雄关下,有我们警官摇篮,卫士的家。庄严美丽的校园里,人生起步,青春放光华。嘿嘿,嘿嘿嘿,格斗摔打,吃苦算个啥?嘿嘿,嘿嘿嘿,掌握本领,法德治天下……”从这首慷慨激昂的旋律中,你一定能够领略到学子们对公安事业、警察文化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无限忠诚。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贵州省公安干部学校。1978年分为贵州省公安干部学校和贵州省政法干部学校。1985年,两校分别升格为成人高等学校,从1998年开始正式招收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专科生。2000年5月,经贵州省政府部门批准,两校又正式合并组建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60余年来,学院历经风霜洗礼,在悠久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振兴的红色文化中,形成了“忠诚、严格、求实、勤奋”的校训,培育了师生“慎言敏行,勤思明辨,重诺笃信,厚德博学”的精神风貌。60余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4万名优秀合格人才,其中大多数人已成为全省公检法司安和各级有关部门的中坚力量。

    孕育特色并发展特色,是一所大学个性的体现与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多年来,贵州警官职业学院经过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在“双师型”师资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警院文化、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走出了一条区域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建校之源

    贵州是多民族的边远贫困革命老区,少数民族成分个数居全国第二,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在全国排名第四,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6.1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伴随着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任务日趋繁重,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警察人才加入到公安队伍中来。对此,贵州警官职业学院领导人审时度势,逐步确立了“立足贵州,面向公安司法系统,为贵州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司法事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一所学校的发展有没有后劲,关键要看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先进。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贵州警官职业学院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实施科教强警战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设施完备,区域性办学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公安司法本科院校。

    大学的发展要始终与学校文化共生共存。而大学文化的精髓在于大学精神文化。当你迈步走进贵州警官职业学院的校园,便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警”味。迎面而来的是学院大门上高悬的警徽和学院主楼上耸立的12个大字——“铸造忠诚警魂,培养忠诚卫士”。作为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和警察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学院理所当然地下大力气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了政治性,确保了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质量。

    在具体做法上,学院首先始终秉承“政治建警”的传统,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办学方向,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政治合格、品德高尚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积极营造“忠诚”教育为核心的警营特色育人氛围。其次,学院构建了“党委领导、部门负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形成了以政治育人为先导,注重学生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成为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忠诚,政治上合格的专门人才。

    

    完备的办学条件是立校之基

    完备的办学条件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而办学条件又着重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多年来,贵州警官职业学院狠抓校园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硬件方面,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4.1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86.51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1040亿元,馆藏适用纸质图书60.23万册……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学院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更是不遗余力。因为公安教育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便成了实现公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为“贴近实战”,切实践行“仿真教学”,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的条件方面,学院先后建成了模拟实战训练馆、安防实训场、心理行为训练场、警务驾驶技术实训场等近20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必备的技能和工作流程,增强了对专业的感性认知。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学院先后在各级各类公安实战部门和政法部门建立了27个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在“真要求、真环境”下完成“真任务”,促使他们提前适应岗位要求,有效地增强了就业竞争实力。在校内校外两块实验实训基地建成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学院还初步搭建起了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大型安保活动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层级式”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形成了由课程实训、能力模块综合实训、专业综合技能(能力)训练(项目)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软件建设方面,学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校的基础和根本。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优化,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专业功底扎实、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132人,占学院专任教师总数的44%;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114人。学院还先后聘请了85位行业专家、高级技术人才、基层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长期以来,学院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社会实践,现专任教师中有91人为“双师型”教师。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兴校之魂

    高校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的选择是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学院专业设置紧紧围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安工作需要而调整。2001年,随着贵州省公安计算机应用工程——金盾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省内各地大量缺乏公安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为此,学院开设了公安计算机应用专业,此举走在全国公安院校前列。2007年,根据公安工作一线实际需要和司法招警的实际需要,学院公安专业以“刑事技术”为核心,以“特警”为特色,整合专业,集中举办“刑事技术、特警、侦查、交管专业”的公安专业群;其他专业,以“法律事务”为核心,集中举办“法律事务、安全防范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非公安专业群。形成了“缩小专业面,突出专业特色,强化专业质量”的专业设置思想。此外,学院还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消防管理和安全防范技术等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通过校局(企)合作,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公安司法机关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反映公安司法机关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以实战为导向”的教育培养培训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警察教育训练的发展趋向。为与之相适应,该院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经过多年摸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方位的深度“校局合作”格局,将学科专业建设主动融入公安司法实战部门工作实际,围绕公安司法实战部门发展需要,以培养职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索并形成了“校局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卓著的办学成效是强校之实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和杠杆。建院以来,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作生命线,狠抓教学质量,先后为贵州省内外公、检、法、司、安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4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据统计,1978年以后的毕业生在各用人单位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有5000多人。毕业生中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的1人;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2人;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模4人;荣立一等功的11人、二等功的197人,三等功的1984人;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23人,全国十佳法官1人。在2009年第三届和2011年第四届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之一评选活动中,学院毕业生张秀昊、潘琴先后均以高票当选。

    一所好的大学,其使命除了培植合格的人才外,还应有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积极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社会活动,将学院教学教研成就植入政法行业发展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服务于“平安贵州”与“和谐贵州”的社会构建。通过学院同步教研室及建立在各单位的实训基地,采取顶岗实习锻炼的形式,分阶段组织,将专业业务技能及学生群体直接输送至实战部门,为地方实战部门提供智力与队伍支持,促进了地方社会稳定和政法行业的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