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靠“技防”更要靠“人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邓海建

    为克服传统“三级报警”时效上的不足,武汉警方将在全市198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安装“一键报警”装置。按下按钮,现场音视频同步传送至警方监控平台,实现报警流程“扁平化”。(新华网10月30日)

    “一键报警”,一键直达——这既赢回了层级汇报所浪费的黄金时间,又借助信息技术还原了校园险情的原始真相。武汉的实践也启示相关制度设计者,在大数据、云传播时代,校园安全在技防层面的转型升级,确实需要有互联网思维和前瞻意识。

    这些年,校园安全中的风吹草动,随时能成为社会话题。譬如今年10月20日,周一上学高峰时间,在南京莫愁湖小学门口,手持钢叉警棍的保安站岗执勤,成为备受瞩目的校园一景,引发舆论关注。凡此种种,固然说明社会对校园安防更为关切,也说明校方在为安全防护未雨绸缪。

    早在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的紧急通知中就明确提出,要把维护校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承认的是,校园安全是个全球性的难题。一方面,随着社会转型期矛盾的累积效应爆发,各种诉求与利益之间的对垒与冲突,让校园与学生遭受池鱼之殃。另一方面,传统校园安全教育与防范的历史欠账,也会成为安防软肋,继而可能支付沉重代价。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防范确实是校园安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遗憾的是,今年6月,教育部和公安部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3个省区市16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一些地方人防技防力量配备不到位,防护装备佩戴、安防器材摆放不规范,安全防护器材缺乏”。 

    为什么技防器材缺乏、配备马虎?这个问题可以问得更直接一些:到底是缺钱,还是缺心眼? 

    在地方财政预算中,恐怕没有哪家好意思说,要克扣校园安全技防支出。那么,实践中的丢三落四可能还是安全意识“不设防”。以下两起血案,足以窥斑见豹:一是今年9月1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东方小学发生一起校外人员持刀伤人事件。一名学生家长持一把水果刀来到东方小学五楼行凶,砍伤9人,造成4人死亡。二是9月26日,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生造成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的学生踩踏事故。一道几乎不存在的入校盘查程序,一块惹事的海绵垫——这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或者说,假设这两所学校都有“一键报警”装置,地方警力能在一闪念之间就将这些风险隐患擦拭干净?

    一边是悲剧频仍,一边是“外来人员仍可不登记或不验证、随便登记后进入校园”,这就是校园安防的尴尬现状。谁也不想在悲剧的伤口上继续撒盐,但校园安全如果只是“三分钟后怕”——哪怕技术再如虎添翼,老虎只是“纸老虎”而已,这对完美的翅膀又有多大意义?

    美国在校园安防层面有汗牛充栋的法律,英国的《儿童十大宣言》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为全面的儿童安全指南……这都说明一个道理,校园安全不是单兵突进可以完成的任务。教育的价值旨归有很多,最底线的是保障被教育者的安全与健康。校园安全说千道万,也许第一位的还是“人防”——从制度设计到基层执行,都得秉持一颗严阵以待的心,都得意识到安全防范是常态而长远的事情,千万别把校园安全当做短期功利的政绩!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