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足球,孩子们就动起来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延庆县康庄中心小学课间足球操。王灿 摄

    延庆县明确了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校园足球任务。小学阶段开展欢乐足球活动,重点激发和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掌握基本足球技能;中学阶段所有初中校都成立校园足球队,坚持训练和比赛;高中阶段重点解决足球特长生的再培养和升学路径问题。

    ■本报记者 施剑松 蔡继乐 李小伟  12月7日发自北京延庆

    冬日上午明媚的阳光下,一群小学生伴随着音乐在操场上跳起欢乐的足球操。这是今天上午在北京市延庆县康庄中心小学举办的“校园足球在行动”启动仪式上,记者看到的生动场景。位于北京市西北远郊区的延庆县,近年来将校园足球与学校教育相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小足球盘活大教育”之路。

    注入新动力

    开展特色校园足球活动

    康庄中心小学是延庆县的一所农村学校,2004年,学校成立了第一支校园足球队。成立足球队的原因很简单,“农村学校体育器材少。”校长纪桂武说,“校园里有块平地,再配个足球,孩子们就能动起来。”

    原本只是一个农村学校最经济实惠的选择,没承想却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学校的足球队正式成立,有十几名男孩跟着一名体育教师定期训练。

    看到足球对孩子们体育锻炼立竿见影的促进,康庄中心小学开始了校园足球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探索。2009年,学校提出了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的思路,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当年12月,学校的班级联赛机制正式形成。 

    2010年9月,学校在1至6年级全面落实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形成了分学段不同类型的足球课堂教学模式。从当年12月开始,校园足球与语文、英语、品德、美术、音乐等学科整合的实验研究在学校推开。

    2011年4月,学校完成了“快乐足球”课间操的创编,并固化为学校特色足球操。2012年5月,举办了学校首届足球节。2013年,创造性地开展“足球大课间活动”,形成了全体学生参与的常态足球课外活动机制。2014年,编排、设计了校园足球啦啦操,男生们踢足球,女生们也可以参与进来。

    “如今,延庆县很多学校都像康庄中心小学一样,开展特色校园足球活动,校园足球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动力。”延庆县教委主任魏旭斌告诉记者。

    搭建大平台

    校园足球局面就此打开

    今年5月,延庆县将校园足球工作列为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县体育局、县教委将普及校园足球认定为全县深化教育改革的特色项目。县委书记和主管县长直接挂帅,教委和体育局共同成立校园足球管理办公室,联合推动校园足球工作。

    县里聘请了全国著名足球教练金志扬、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为顾问,谋划全县校园足球发展思路。确立了“小足球,大教育”的理念,即“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

    魏旭斌告诉记者,延庆县明确了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校园足球任务。“小学阶段开展欢乐足球活动,重点激发和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掌握基本足球技能;中学阶段所有初中校都成立校园足球队,坚持训练和比赛;高中阶段重点解决足球特长生的再培养和升学路径问题。”

    从全县教育管理保障上,县教委将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到学校考核评价中,要求全县学校将足球活动纳入体育课堂、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中,在每周体育课时安排中,加大足球教学及训练内容的比重。全县按照“小学生每人一球,中学生每班一球”的标准为学校配发了足球。明确规定学校要把市级统筹的课外活动资金的20%用于校园足球工作中,每年全县用于推动校园足球工作的资金在200万元以上。

    为了解决足球专业体育教师不足问题,延庆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经纪管理公司对全县8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足球教练课程培训,使每所学校至少拥有1-2名足球教师。每年组织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不同层次的比赛贯穿全年,逐渐形成以赛代训、以训促赛的足球氛围。为解决校园足球人才梯队问题,延庆县还建立了顺畅的小升初、初升高的升学和奖励机制。

    真抓出实效

    亟待开发的教育富矿

    一系列促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政策实施,使延庆县中小学的学生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直观的感受是学校里踢球的孩子多了。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每天都在踢足球,而且都是在家长支持下主动去踢足球。为了踢球,有的学生放学不愿回家;有的放弃了家长强求报名的其他兴趣班;还有的怎么也不愿意转回老家上学。

    踢足球最直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身体好了。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学生的柔韧性、弹跳性、耐力、爆发力、肺活量与多年前的毕业生相比有明显提高。学生中“小胖墩”少了,“小眼镜”也少了。因为喜欢在室外踢球,很多学生放弃了在家上网、打游戏、玩手机的时间,视力明显提高。

    足球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有精神上的。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意志品格、永不服输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在校园运动中都得到了明显增强。尤为显著的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抗挫折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有的学生通过足球训练,改变了娇生惯养的脾气;有的学生通过参加班级足球联赛,班级体荣誉得到增强;有的学生因为加入足球队,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明显增强;有的学生当上了足球队长,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有的学生因为怕耽误足球训练,上课更加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主动找老师辅导,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康庄中心小学六(2)班女生孙颖说:“我没听妈妈的话去学舞蹈,而是练了6年足球。每一场训练都在磨炼着我的意志,每场比赛都在促使我加油。我成了赛场上的野丫头。但我就喜欢大家叫我野丫头。” 

    “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形成合力,在推动校园足球工作中真正做到了体教结合,受益的是全县48所中小学的22578名学生,不仅为了孩子们的现在,更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魏旭斌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