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跋涉之桥
英国作家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阅读指南》是“一不小心”成为我的枕边书的。购买这本书在当时是随大流的一个举动,语文教育当时盛行的文本解读,让许多文本解读的书籍突然热门起来。 这并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相反,作者在序言里说,要让文学分析这个行当里的几个小工具成为文学爱好者翻阅文学作品时快乐的源泉。 西方作者在做一些理论探讨时总是与国内的理论大家坐而论道的姿态不一样。读伊格尔顿写的这本小书,总让我想起一个笑容可掬的老头,吸着烟斗,坐在炉边,与你一番神聊。从书的英文题目里有How这个词可以看出,伊格尔顿并不准备与你讨论宏观主旨的文学理论,也不准备像牧师那样去布文学之道。按照伊格尔顿自己的说法,“文学性,一定程度上就是指用‘怎么说’来衡量‘说什么’”。也就是说,“怎么说”是某种测量工具,其具体状态取决于你衡量的目的,即“说什么”,通过这种量具,我们得以成功地交流对某种事物的文学看法。因此,他打算从最基础的也是读小说的原点再次带你出发,去文学路上重新游历一番,打消你对那些所谓文学经典的畏惧之感,让专业地读经典重新成为快乐的事。 比如,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印度之行》这一西方现代派小说,历来解读无一不是从社会文化、爱情婚姻、种族矛盾等方面入手,但是伊格尔顿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从小说的第一句话入手,从字词分析,像极了武侠高手,起势只是普通的一招,并不引人注意。然而,慢慢地,你就被他的精密而又风趣的分析语言吸引住了,由从句的分析到词组的节奏,又轻轻挑开被语言包裹的叙述者的口吻、情绪。福斯特精心编织的充满着含混、语焉不详却又大量暗示的小说开头,就这样被轻易地揭破谜底。就像花园迷宫,行人百思不得入门,旁边的扫地僧轻抬一指,于是门户洞开,迷宫的秘密路径呈现在你眼前。 伊格尔顿的功力还呈现在本书的“解读”一章,把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和类型小说汇聚一桌,他像个优秀的厨子,一边活色生香地呈现他的厨艺,一边还能鞭辟入里地揭秘各种菜式的做法。在他的笔下,语言分析的工具犹如庖丁的那把屠刀,样式普通,却毫不留情地把各个时代小说语言的不同秘密剖开。 就连作品主题这样极其容易宏观的话题,作者借助“远大前程”中成长主题的分析,放置于英国文学史中提炼出“孤儿”的文学母题,勾连当代类型小说《哈利波特》,就这样,文学作品里的重要元素被解析得一干二净。 在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中,其实最缺乏的就是对文本解读的技术支持。犹如建筑高楼,空有美好的设计,却不知从哪里铸造基石,那么我们造出来的永远是空中楼阁,看着美丽却虚幻无比。伊格尔顿这部作品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也在于此,相比国内许多文本解读的书籍而言,它离我们实际的教学似乎很远,读了以后你才会发觉,这本小书就像一位优秀的导游,恰到好处的讲解,却让你依旧徜徉在小说的风景里,不至于兴味索然。 曾有诗云:苦于跋涉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也许,用于特里·伊格尔顿的这本《文学阅读指南》,是最贴切的。 (作者单位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