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观点让“问题家长”没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0-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总有几个相对“特殊”的学生,自然也有“难缠”的家长。经过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我已从“小李老师”变成了“老班”,匆匆而逝的岁月也让我从当年动辄黯然神伤到现在面对问题时的心平气和。常有年轻教师问我如何处理家校关系,先教后导、“看人讲话”、众志成城是我的经验总结。

    家长不是学生,我们要教吗?当然需要。什么时候教?任何时候。怎么教?潜移默化。

    记得刚从教时,老校长曾在新生家长培训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家长和老师是最重要的同盟者。两者配合越紧密对学生越好。”

    每次与家长交流,我都会把这句话当作中心之一来强调。多方面原因,家长如果对教师不信任,遇事就会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一旦不如意,就认为是教师“故意”刁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而有些班主任一遇到这样的“刺头”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家长怎么这样?我可不怕你!”其实班主任与家长哪里需要“谁怕谁”,双方是合作者。

    无论在家长会上还是单独沟通,我都会温和而坚定地强调,家长与班主任的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极其关键,无论是孩子的习惯养成、成绩提升还是性格培养,家校都应该合力对孩子进行引导,才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反复讲能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家长就不会有“老师和我过不去”的想法,更多的是“这件事我要好好与老师商量,看怎样做对孩子更好”。

    班主任要学会“看人讲话”。这并非贬义,而是指班主任要有谈话的艺术。许多矛盾是沟通不到位造成的。班主任需要对家长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沟通方式。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个性耿直,班主任讲话时就要简洁明了,温柔客气;有的家长身居高位,脾气大,教师就要不卑不亢,说话准确有力。

    当遇到要求过分又完全不接受沟通的家长时,班主任不要针锋相对,最好先冷处理,然后与家委会商量,请会长或者善于言辞的家长出面,私下沟通。家长之间都有同理心,沟通无障碍,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使其配合自己教育学生、组织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石笋街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