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乌龙”折射学校招生之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规范社会培训和竞赛,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其本身的监管,严禁举办未经备案的竞赛;更重要的是让各级学校的招生过程公开透明、严谨规范。

    ■刘化喜

    据《武汉晚报》报道,在日前进行的IMAS数学竞赛武汉赛区的考试中,不少考生竟然发现,考卷与20天前的深圳赛区的试题如出一辙。记者多方查找,未能找到组委会的相关资料及联系电话。武汉市教育局公布的“2014年中小学生竞赛活动项目名单”上也没有IMAS数学竞赛。

    所谓IMAS数学竞赛,组织者给出的正式名称是国际中小学数学能力检测。据说这是一项世界级测试,不仅能测试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挑战他们开阔数学视野的能力,在网上俗称“爱马仕”考试。大概这不只是“IMAS”的中文译音,也暗含着该项考试十分“高大上”。然而,一场乌龙让人们对这场考试心存疑虑——若如报道所说既找不到主办单位,也未经教育局批准,这项“世界级测试”是否是个真实的谎言?

    教育培训市场鱼目混珠,出现一两个虚假竞赛其实并不让人惊讶。而且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愈是冠名“国际”“全球”等唬人头衔的比赛,往往水分愈大,有的甚至根本就是个骗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IMAS数学竞赛在全国多地都有不小的影响力,部分地区已经举办多年。一项说不清来历的比赛能够在各地长期举办,恐怕与强大的市场需求息息相关。

    查看深圳或者武汉一些培训机构对IMAS竞赛的宣传,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即对IMAS的表述比较神秘,而且都会有意无意地暗示,该比赛是由一些重点学校协助举办,竞赛成绩也会成为这些学校的入学参考。无疑,这才是真正吸引家长注意力的重点。或许,参加IMAS竞赛,未必是为了测试孩子的数学能力,也未必是想开阔孩子的数学视野,真正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多一条捷径而已。

    IMAS竞赛组织究竟有没有重点学校介入?IMAS成绩到底会不会成为重点学校的入学参考?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有关机构调查说明。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并不重要。部分竞赛成绩在中考高考中的加分现象长期存在,客观上加剧了竞赛培训市场的混乱。奥赛能够加分,IMAS为何不能?所以家长们即便心存疑虑,也只能“宁可信其有”了。而部分学校出于利益诱惑装聋作哑,甚至主动帮助学生报名参赛,受苦的自然也就只有学生以及家长的钱包了。

    此次的IMAS竞赛乌龙虽然来自于社会培训体系,但暴露出的深层问题却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其招生制度的规范性不足。如果中小学的招生彻底与竞赛获奖脱钩,如果招生政策足够透明、招生操作足够规范,家长们又何必拼命让孩子挤进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规范社会培训和竞赛,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其本身的监管,严禁举办未经备案的竞赛;更重要的是让各级学校的招生过程公开透明、严谨规范。

    社会培训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但社会培训不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内容的延续和重复。只有让社会培训的内容有别于学校教育,让竞赛回归其本来价值,才是培训之幸、教育之幸。

    (作者系淮阴工学院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