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书阅读:如鹿切慕溪水
每个人心中都有几部供在心头如同神明的书,它们是老友也是良师,更是使人感到温暖的事,每次重读或想起它们时,总会回忆起有关这些书的那些人、那些事。 《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20世纪70年代初,我上小学。那是一个书荒年代,但万分幸运的是能与经典邂逅。记得上小学二三年级时,祖母带我串门,在高家奶奶的针线筐里看到这本没面没底的书,中间缺页不少,应该是被撕掉剪鞋样子了。我随手翻看这本书,一下子被吸引了。我把这本不知道名字的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没头没尾的故事诱惑着我凭想象补充。上了高中才得知,这本书是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跳读当年没读到的缺页,又得意于自己想象力的丰富。大学时读安徒生的传记,了解到这位痴迷剪纸和拼贴画的童话大王的人生,他孤独而内心丰富、出身贫苦偏胸怀大志,于是对他的童话有了全新的认识,《豌豆公主》可以看成是艺术家对个人细腻敏锐感受力的自鸣得意,《丑小鸭》是讲如何自我升华、自我救赎,《茶壶》可以理解成是为自赏自恋者辩护。 人越长大沾染的世俗之气就会越多,安徒生童话会还给你一个明净单纯的世界,让你对世界充满诗意和善意。安徒生“为争取未来一代”而把写童话故事当作自己的“不朽工作”,但他“为6岁也是为60岁人”而写的良苦用心已经显明。每出版一部童话书,安徒生总喜欢在扉页写上:“让我们再变回小孩子吧!”他高尚的写作责任感和救世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水浒全传》 童年读到的另一部经典是《水浒全传》。读四年级时,同桌一位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女生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一个汉字竟然有那么多写法,我觉得太奇妙了,于是每天放学时都把这本《新华字典》借过来带回家抄写。当时全然没有什么“六书”的概念,但在抄写过程中渐渐领悟到汉字造字的一些方法和规律。大概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抄写字典用掉了几十本田字格簿,我也被同学赠送了“活字典”的雅号。1975年,每个生产队发了一套《水浒全传》,生产队的几个“文化人”因为识字太少而读不成句,于是就有人推荐我来读。这件事给父母挣足了面子,当时的我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闯入的是一座文学殿堂。 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姓名、排名、星座、绰号不久便滚瓜烂熟。情节人物烂熟后又不满足了,开始记人物语言,人物语言记住了开始背诵小说中的“有诗为证”“但见”“正是”,没有什么目的,只是觉得有趣。大学时读到金圣叹自述“无晨无夜不在怀抱者,吾于《水浒传》可谓无间然矣”,引以为同道中人。带着这种好感读金批水浒,对这部自认读得烂熟的巨著的字法、句法、章法、部法才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对自己幼年便能读到这部被金氏封为第五才子书的经典额手称庆,也十分赞同他“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的高论。 《唐诗三百首详析》 高中时,在部队的四叔给我寄来一套精美的数学学具,同时寄来了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住宿在校,一个月回家一次,加上那时高中考试和作业不像现在这样繁重,读背唐诗便成了一大爱好和习惯。我所在的是一所乡村学校,周围是农田阡陌树林河流。到了周末,我便带着“唐诗三百首”到野外朗诵。白茅草鼓芽的坡堤,油菜花摇黄的田野,叶子哗啦啦作响的杨树林,落雪浅浅深深的山顶……放声天地间,颇觉胸中浩气凛然。感谢这些伟大的诗歌,为我物质贫乏的少年时代构筑了一个自足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我可以遁入其中屏蔽外界纷扰,可以拥以自重对抗生活困窘熬炼。对比之下,始悟以前熟背的古典小说中诗词的粗粝与老套。 高中上完,《唐诗三百首详析》全部熟背。以后对于唐诗宋词的兴趣,就是从这部唐诗选本开始的。唐诗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和中国人内心或磅礴或精微的情意在唐诗中都有最细腻最深刻的表达。大学毕业执教后我教学生课外读唐诗,后来教女儿读唐诗,现在教外孙女读唐诗,手里拿的都是这本磨损破烂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于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部诗歌选本,还是史是事,是自豪自尊足以破解人生困局的利器。 《飞鸟集》 高考前两个月,学习任务重加上营养不良,我生了一场大病,住进了医院,情绪低落到了冰点。同桌来看我,带给我的除了两个热乎乎的肉包子外,还有他花5分钱从旧书摊淘的《飞鸟集》。在病房的空气中肉香还没有散尽的时候,百无聊赖的我打开了《飞鸟集》。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住院一个多星期,窗台上也似乎天天有鸟飞至,却没有在心里激起一丝涟漪。此时我却怦然心动,一时竟觉得这句诗是诗人专门为我而写,写出来后一直在等着我去读它,冥冥中似乎命运在运作安排让它此时来到眼前飞入心中。刹那间,心门訇然中开,一段段贪婪地读下去。这些哲思睿语悄悄为我点亮了一个充满灵异的世界,这世界和谐明亮、宁静优美。诗人变换着身份带着我领略着美轮美奂的美丽意境,他时而是一个纯真的孩童,为母亲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时而是一名四海为家的探险客,向着高山大海发出喟叹;时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独自在落满黄叶的小径上回味人生……“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飞鸟集》的最后一章,诗人深情依依。 从这一天起,《飞鸟集》成为我心灵安顿之所。穿林而下的七彩阳光驱散了我生活中的云遮雾障,从河岸吹来的微风熨平我皱巴巴的心情。它陪伴并激励着我走过艰难的七月,收获学业的成功。 《孙犁文集》 大一时因读《铁木前传》而喜欢上孙犁的作品,也因此被张口美学闭口西方现代派的室友调笑过,但我仍旧喜欢。之后借《白洋淀纪事》和《风云初记》来看,以后陆续又读了《晚华集》《秀露集》《如云集》等。家里有一套《孙犁文集》,是多年前从一个专卖旧书的店里以便宜到不好意思还价的价格买来的。现在,每隔段时间就抽一册读一读,养心提神。孙犁的古文功底深,文章表面丝毫不带古典痕迹,但一字一句无不根植于他的旧学修养。他的文字看来平常,其实考究,平淡中含深意,简古中显潇洒。即使是描写文字也从不夸饰,如奥卡姆剃刀简洁明了点到即止。孙犁喜欢“大道低回,大味必淡”这句古话,其作品追求淡雅有致,一如白洋淀之荷,人如其文,有同行称他为“一面迎风也不招展的旗帜”。 日前到书店闲逛,看到先锋书店为新出版的孙犁作品开了一个专区,其中有黄德海所编的《野味读书》,此书以所收孙犁同名文章命名。孙犁在文末写道:“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大富大贵,说着了,意思并不大。山林高卧,一卷在手,只要惠风和畅,没有雷阵雨,那滋味倒是不错的。”这就是孙犁,一个自适其性、自得其乐的真正书生。 《红楼梦》 已读多遍,能背诵书中所有诗词曲,平素喜欢依次背120回回目屏蔽聒噪消磨时间。近年来为学生开设“《红楼梦》选读”校本选修课程,为应对红粉们稀奇古怪的问题,不得不又一遍一遍地阅读。某次课间有学生跟我说最近某位红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曹雪芹并非作者而是抄手,理由是“曹雪芹者,‘抄书勤’也”,学生问我怎么看。我笑而不答,真真觉得《红楼梦》是一回事,红学是一回事;红学是一回事,红学中的索引派是一回事。《红楼梦》是要一奉十、诠释空间海阔天空的开放式文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一位读者尽可以素读自读,得深得浅,乐水乐山,见仁见智。 在上学期的选修课上,有学生提出“曹雪芹为什么安排黛玉葬桃花而不是其他花呢”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憔悴的菊花是易安的镜像,飘零的桃花是颦儿的化身。曹公为黛玉营造了一个暂时的桃花源,但这里毕竟是大观园,哪里有桃花源呀。”这是那位学生的研究。还有一次,一位学生品出了“凤辣子”的多味:泼辣、香辣、酸辣、毒辣;又有一次,一位学生忽然举手发言“我觉得晴雯和黛玉很像”,着实让我心惊肉跳,这不就是著名的“影子说”吗?这是中学生的发现,令人敬佩的发现。 《鲁迅全集》 大学已读了鲁迅若干小说散文,又选修了鲁迅诗歌,但真正摆开阵势阅读鲁迅还是刚参加工作那年。师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山村中学,管理混乱,校舍破烂,七日五停电。更无奈的是,乡民贪走近道时从校园穿行,因此学校“门虽设而常开”,难觅安宁。 一日,我到图书室查找资料,发现了书架上落了厚厚灰尘的《鲁迅全集》,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慨。拍去灰尘,把这20多本单行本构成的巨无霸一本本读完,心里竟得大畅快大安慰。鲁迅的冷眼旁观和尖刻批判非常契合当时我的处境心态和思维习惯,也由此可见读书需要机缘。染苍则苍染黄则黄,这短短一年的鲁迅阅读对我影响极大。世人只看到鲁迅失望地摇头,却没有看到他的“叹息肠内热”,譬如《坟》和《热风》,固然有对文化传统的痛下针砭,更有对新文化运动暴风雨的热切呼唤。就我个人成长而言,鲁迅对民族文化的全面反思尤其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洞察,影响着我独立思考不随他人,并逐渐从一个单纯幼稚的愣头青成长为对社会生活有自己想法和坚守的读书人。
上一篇:同行观点求同存异 同心共治
下一篇:改制创新做个“偷懒”的班主任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