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大同:名师工作室工程的“三维构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与大同的相识,缘起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副校长吴江林回忆道。2015年8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一期名师培养工程101位成员外出培训,由于原定的授课教师因事不能参加,吴江林被临时“抓”来。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巧合,促成了一段长久的深度合作情缘,也打下了大同市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三向度”地基。

    高度:顶层设计的“两条主线”

    4年前,大同市一期名师培养工程结束,如何让这些名师拥有更大的平台,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摆在大同市教育局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大同市教育局局长范振凯认为,启动名师工作室建设,构建名师发展共同体,可以更好地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大同教育发展。

    在范振凯的推动下,大同市从2017年底起陆续成立了20多个名师工作室,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年段的几乎全部学科。如何让大同名师工作室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大同市教育局想到了一年多前的那次“偶遇”,决定聘请吴江林担任大同市名师工作室总顾问,指导大同教师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

    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研讨,大同名师工作室确定了整体的“顶层设计”,包括总体目标、总体思路、总体策略等。大同市教育局对“顶层设计”尤其看重,范振凯多次询问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状况,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给予名师工作室强有力的支持,许多教师都表示“教育局的支持是名师工作室发展的坚实后盾”。

    “通过3年的努力,把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大同市学科教学、教研、科研的理论与实践基地,同时成为名优教师的孵化器、工作室主持人的专业发展平台。”范振凯说。

    名师工作室的总体策略包括两条主线,一条是“三年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安排”的专业行动主线,一条是“计划—落实—考核—评价”的管理主线。吴江林表示:“先要做好名师工作室的顶层设计,然后逐步分解发展规划与计划,抓落实、重考核,让名师工作室的专业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

    在吴江林看来,名师工作室发展的核心在于开展教师的“六项能力建设”。何谓“六项能力”?即教材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考试命题能力、成绩分析能力、课例研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以提高课例研究能力为例,吴江林告诉记者,名师工作室通过累进式、跟踪式课例研究,引导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的循环路径实现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听评课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拥有了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专业的规划指导,大同市名师工作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专业道路。

    宽度:指向核心素养的不同风格

    “每个名师工作室都要有特点,不同的特点代表了名师工作室工程的‘宽度’。这些特点既体现在外显的文化层面,也体现在各个名师工作室的培训方式、课堂风格等方面。” 范振凯说。

    名师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炼工作室的理念并设计徽标。这是一件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事情,但各名师工作室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反复研讨,甚至数易其稿,才提炼出各具特色的工作室理念和徽标。吴江林解释,之所以在这一环节要求近乎苛刻,是希望大家一开始就站在文化认同的高度认识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理念体现了工作室主持人的思想观念和专业追求,凝聚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吴江林认为,“设计有强烈地域和学科特征的精美徽标,更能体现名师工作室的价值追求、外在形象和身份标识。同时,徽标的设计过程也是一个凝聚共识的过程,对一个刚成立的工作室非常重要。”

    陈菊英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的理念是“形神共修、智慧共享、同心合力、追求卓越”,工作室的logo设计“以全球政治地图为底色,凸显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科特色;以橄榄枝围成半圆,寓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张晓玲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则将目标定为“聚焦课堂,引领突破,成长共赢”,工作室的理念是:“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微课品牌,扩大名师效应,提升教学质量。”

    记者注意到,虽然各个名师工作室的理念不尽相同,但是注重教学、注重科研是“个性”中的“共性”。

    比如赵雪雯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就总结出“335”团队研修模式,对此,主持人大同市实验小学教师赵雪雯解释道,“335”包括“三小”“三同”“五环”等重要环节,所谓“三小”,即要求教师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探询存在的“小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小策略”,这样可以以小见大,全面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谓“三同”即同读共思、同读同讲、同读共写,指向的都是阅读。

    “名师工作室的所有内容都着眼教学,着眼教师专业成长。”赵雪雯说。

    文瑞娟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打造“共同体”的定位,主持人大同市云冈区新胜第二小学副校长文瑞娟介绍说,目前工作室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资源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等多个载体,这些载体之间相互支撑、相互生发。

    文瑞娟希望,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可以成为“学习型教师”“特色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写作型教师”“有影响力的教师”,她通过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教学研究、课题写作、教育协作、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教师达成全新的、更高的“个人定位”。

    丁瑞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则希望构建一个融学习、教学、研究、培训、交流为一体的平台,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主持人大同市实验小学教师丁瑞芳表示,名师工作室尤其注重关于“错题”的研究,已经成功申报课题《小学生错题诊断与矫正的实证研究》。“我们会注意收集学生的错题,注意错题的矫正,抓住重点进行讲解,并关注同类型错题的同类延伸和对比练习。”丁瑞芳说道。

    除了大量开展教学活动,大同名师工作室还注重网络技术的应用。比如开展线上教学研讨,将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人。

    丁瑞芳名师工作室制作了“错例点睛”公众号,“我们会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总结、提炼、分析、讲解,然后定期发布到公众号上。不但自己的学生获益良多,也吸引了许多同行的关注。”丁瑞芳说道。

    赵雪雯名师工作室将公众号制作成专题系列,每个成员各自分工、齐心协作。比如在制作“快乐读书吧”专题时,工作室每天都会推荐一种读物,教师刘红敏、郭芳等会写上各种暖心的荐书语,文末还有学生期待的“互动环节”。最近,工作室又在更新“小古文微课堂”专题,每期分享一篇简短的古文,梳理字句、解析文本、挖掘内涵。“希望可以通过这些不经意的点滴积累,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赵雪雯期待。

    深度:为了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搭建了强有力的名师工作室平台,通过不拘一格的培养方式,许多教师都表示“进步很大,成长很快”,有的在课堂教学方面打磨得越发成熟,有的逐渐走上研究型教师的道路……挖掘每个教师的风格、需求,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大同名师工作室专注、扎实的“深度”。

    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教师戎建忠2018年加入了武彩凤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他期待这个平台可以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更上一层楼”。

    在工作室第一次组织观摩研讨高三物理课《变压器》时,大同一中教师幸艳花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给戎建忠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不熟悉的学生,她同样可以积极调动课堂气氛,从生活实例入手。”戎建忠感慨道,“幸老师的‘现身说法’告诉我,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逻辑能力。”

    戎建忠意识到,要将教学目标设计得清晰合理、科学准确、符合学情,这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样的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主持人武彩凤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好事多磨,好课多讲’”。

    在进行第二轮关于《机械能守恒》的课例研究时,戎建忠已经与工作室的同伴进行过三次同课异构了。“看似同样的课,但经过每个人的精心打磨,都折射出不一样的光芒,每一次的研讨都会收获别样的感悟。”戎建忠说。

    “有的老师胜在自然幽默、逻辑清楚;有的老师胜在课堂环节设计——像我们学校的韩玖老师,他通过实验开启课堂旅程,然后通过‘提出猜想—理论探究—实验验证’等环节,将新课改中的物理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进行了有效融合;我在感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在思考课堂的成功是否取决于教师主导的问题。”说到工作室的磨课活动,戎建忠滔滔不绝、记忆犹新,他不断强调“教而不研则虚,研而不教则废”的道理。

    2016年刚刚毕业的常帆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幸运在2017年底加入了吉继辉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但是,常帆一开始感觉自己没有融入集体,不自信的心态导致她更多像一个“旁听生”。

    机会来了。工作室第一次举办公开课讲评活动时只有3个名额,内容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刚带高二的常帆经验不足,但同时激励自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是一个机会”。主持人吉继辉果然把这个机会给了常帆,常帆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查阅资料、听取其他教师建议、制作PPT和学案……“在口泉中学,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公开课。虽有不足,但大家给予我许多鼓励和欣赏,也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处理都进行了认真讨论,我收获满满。”常帆说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