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大同:名师工作室工程的“三维构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成功的体验让常帆彻底融入了这个新集体,几个月后,吉继辉忽然找到她说:“省里要大同出一节新教材的示范观摩课,我觉得你可以去。”

    面对这个挑战,常帆犹豫了,但是在吉继辉的鼓励下,她终于带着这份信任,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DNA是遗传物质”的磨课之旅。

    “公开课非常成功,但我收获最大的不仅是在场专家的认可,更多的是准备过程中同事、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是反复‘折磨’自己后带来的教学能力提升。”常帆感慨道。

    与常帆类似,大同市煤矿第四中学教师张亮工作时间也不久,他形容自己工作的前五年“没有过人的能力,也没有骄人的成绩”。不满意自己现状的张亮加入了 “王丽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那天晚上,张亮“高兴得一晚上都没合眼”。

    每一次研修活动,张亮都要先在线上说课,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反复修改自己的课堂设计。有一次他半开玩笑地问同事:“咱们这么拼,为了什么?”同事认真地答道:“为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的信念。”张亮顿时有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我的课有许多缺憾,但恰恰是在这种缺憾中不断修正、调整,我才能迅速成长”。

    除了提升课堂教学技巧,张亮还学会了录制微课、制作美篇,掌握了深刻解读教材、分析命题的方法,“身手越发全面,思想也越发深刻”。张亮表示,名师工作室带给他的除了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人格锤炼,“我坚定了目标和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向前。这就是我要找的‘改变’,我也相信我一定会到达所期待的远方”。

    这样的成长故事不胜枚举,许多教师依靠名师工作室的平台,一步一步向“名师”的行列跨进。大同市的名师工作室工程也正在向越来越多的教师开放,给他们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正如范振凯在大同市名师工作室工程启动仪式上所说:“大同名师工作室的目标是出名师、育英才、成伟业,要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起到引领、示范、辐射等作用,从各个层面、各个维度带领大同教育走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