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自助餐”让学生不再“科科学门门拼”
■本报记者 刘博智 万玉凤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后上海市、浙江省同时发布了本地区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12月16日,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奠定了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框架。此举将会给高中、大学、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宝剑、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柯政,对站在新跑道上的学业水平考试进行了解读。
历程:从“地方试点”到出台“国标”
记者:《意见》发布标志着学业水平考试有了“国家标准”。此次《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制定过程中依循了什么样的原则?
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意见》的研制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其过程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开展论证。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了相关国际比较研究,对各省实施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对相关重大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组织开展了全面论证。二是汇聚各方力量,整体系统设计。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即组织来自考试部门、教研部门、高校的专家及高中校长、教师,研究起草文件。去年以来,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要求,进一步充实了国家考指委等方面的专家力量。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召开10多次征求意见会,对象包括教育行政、教研、考试部门和高校招生部门,高校和普通高中校长、教师以及有关专家等。向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征求了意见。认真梳理各方意见,反复修改。国务院实施意见以及两省市试点方案发布后,根据社会各方面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细化了有关要求。
我认为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4项重要的意义。一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三是推动高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四是为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柯政: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呈现方式将直接关系到考生的重大现实利益,社会各界对此非常关注。正因为它非常重要,所以在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一是相比欧美等国家,高利害考试在我国更加敏感。二是国内考试机构的整体专业水平目前还无法大规模实施一些技术要求很高的考试计分方式(如等值测验等)。三是根据人群比例来划分成绩界限的做法有多年的实践基础,家长和公众容易接受。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并按考生比例来划分等级,是综合各方意见之后的一个合理选择。
高中:从“单纯育分”到“全面育人”
记者:《意见》要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这样做有什么样的用意?对于转变学校的育人模式,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周彬:长期以来,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成绩打破了只用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则是需要学生自己负责的课程,这些课程则必须按照等级计入高校招录体系之中。这样的考试安排,可以让学生安心于全面发展的平台建设,避免了因全面竞赛而带来的功利与短视;还可以让学生精心于自己特长学科的发展。
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后,给高中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一些变化,主要是原来学生只能选择文综、理综,多数学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学,现在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选择权进一步加大,学校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教学。这些变化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对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学业水平考试带来的变化,各地要全面推进高中教学改革。一是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合理编班,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二是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加强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研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选择,组织实施相应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加强教学条件保障。在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新的教学需要。
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选择,规划人生。教育部将制定印发《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提高教师对学生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能力。
刘宝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仅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评估高中学校乃至一个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高中学校、学生及家长都高度重视。权威、可信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引导、督促高中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克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严重偏科现象,促进全体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初衷。
高校:从简单“招分”到科学“招人”
记者:学业水平考试要真正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重要的诉求就是成绩具有区分度。在《意见》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区分度的?高校应该如何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意见》规定,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合格即可,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级一般分5个,规定了每个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保证成绩的区分度和可比性,方便评价和招生录取使用。
柯政:一般来说,等级越多,区分度越大。而等级过多,就会与淡化“分分计较”的诉求相冲突,所以,《意见》对等级呈现成绩提出了原则意见,即一般分为ABCDE5个等级,并规定了各等级的人群比例。这比现有许多省份学业水平考试以“合格、不合格”呈现成绩明显增加了区分度。操作过程中,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5个等级中再细分档次,方便评价和招生录取使用。比如,上海市就通过B+、B-等方式,再细分为11个等级,满足更高区分度的要求。
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绝大多数高校招生,完全依据分数来进行,谁考分高,就录取谁。很多人称之为“招分”,而不是“招人”。“招分”背后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这种状况短期内可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次改革努力打破高校招生的“唯分数论”,想方设法多方面创造机会,推动高校从简单地“招分”走向科学地“招人”。在当前的舆情条件下,成绩按比例分等,为破除“唯分数论”,高校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材料,走向真正的“招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留出了更大的空间。
学生:从“取长补短”到“扬长避短”
记者:《意见》中规定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和“一科两考”等举措。这些做法是否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从“取长补短”变为“扬长避短”?
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大家非常关注高中学生课业负担。与以往相比,改革后的学业水平考试将会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他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和其他学生学习、备考一样难度的教学内容。
二是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扬长避短。学习有兴趣和擅长的东西,可能就不会感觉太累。
三是现行高考是将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一直带到高三“算总账”,3年中各门考试科目一直处于备考的过程中,并且毕业时集中考6门,学生考试的门数多,强度大。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3年中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的持续时间,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周彬: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再少的学业都是负担;没有成就感的支撑,再浓厚的兴趣都将消失殆尽。为了确保各科成绩总分最大化,高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让学生在特长学科或者感兴趣的学科上深入发展,而是在学生薄弱学科或者没有兴趣的学科上补差。补差虽然会增长学科成绩,但却很难促进学生成长。于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衰退,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的增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