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教育的理想 追求理想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园内陶行知塑像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杭州市公办普通高职院校,2009年2月经浙江省政府部门批准正式建立。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逾9000人,开设有7个大类31个高职专业。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文化是立足、发展的根本,本立而道生。远离喧嚣、位于美丽富春江畔的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筹建过程中合并了1928年由陶行知先生指导创办的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自那时起,学院就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重要精神渊薮,默默传承着行知文化的根脉。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六个解放”、“知行合一”等教育思想,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育人模式极尽契合,学院用陶先生“教学做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育人智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唯真唯实的精神信仰,用陶先生培养“生利利群”人物的主张来指导职业教育改革,用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经过五年的孕育、生长,打造出了“陶味”办学文化。

    “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金蕾,是杭科院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的新生。进校快半年了,她还在兴致勃勃地设想着自己未来是做个网站设计师好,还是去从事网络商务。今年,杭科院的计算机专业首次分大类招生,金蕾和她的同学们在学完计算机专业群下不同专业的入门引导课程后,将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在大二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与大类招生改革并行的,是学院的专业调整,经过市场调研,2014年起杭科院的计算机大类从原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细分为移动互联方向、网络商务方向、网站开发方向和数字媒体方向。

    这样的专业调整,杭科院每年都在做。5年时间几乎所有专业都“洗”了一遍:停招了城镇规划、表演艺术专业,改造了计算机、市政工程专业,新增了学前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连锁经营管理等18个专业。今年学院还制定了专业发展五年规划,请了市教育部门、市经信部门、市发改部门等多家职能部门与行业专家、校企合作单位专家来会审,计划用5年时间调整、改造31个专业,着力对接好现代建筑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先进装备制造等杭州市8大重点产业。“洗”专业很累,但杭科院院长谢列卫说,学院开设的专业只有跟着行业需求、跟着满足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走,才有生命力,“要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学校就不能图安逸、吃现成,一定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的内容必须要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教育的过程要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杭科院将实现高职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作为自身独特的办学定位,从专业布局这个根源起步,随产业升级做专业升级,并将教育服务延伸到校外与网络:机电工程学院面向富阳当地企业在职员工开展模具设计师、机修钳工、汽车维修工等5大工种的技能培训,学院的现代模具实训中心是“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基地”,2014年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促进与服务基地之一;教育学院面向杭州地区幼儿园开展骨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推广幼儿情境教育和新西兰学前教育“学习故事”评价方法等优秀教育资源,服务杭州幼教师资的整体提升;开放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富阳移民创业致富能力培训,针对特定人群,关注民生民情,屡次受到当地民政部门的好评;学院开办的“杭州终身学习网”与承办的“杭州市民大学堂”,数年来建设了网上教学资源近2万分钟,提供了视频讲座400多讲,已经成为杭州当地社会影响广泛的教育文化品牌。

    “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2013年10月,杭科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陈丹老师,带着20余名学生去杭州二区五县市调研观摩,根据两个定向生班专门培养农村幼儿教师的岗位任务,开发出了“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幼儿园民间游戏”两门“本土课程”,教学生用稻草、竹子等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布置幼儿园环境,收集、改编当地的民间游戏融入幼儿课堂教学。

    教育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完全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与教育学院一样,杭科院各二级学院都在积极开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连续4年组织专业教学团队深度开展市场调研,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析提炼课程教学内容,从生产过程中分析设计教学过程,从“教学做”理实一体入手改革课堂教学。学院从2010年起启动试点课程开发工作,按照专业类型和课程特点,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或项目化开发,至今已完成两个轮次32门核心课程的开发任务。

    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学校采取“校中企、校中厂、工作室”等模式,优选行业内的代表企业为合作伙伴,与东风裕隆公司、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甲骨文公司、九鼎建筑装饰集团等177家企业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结合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完成了18个校内仿真及生产性实训基地,使之成为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平台。目前学校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总学时数超过总学时数的50%,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上都在实训基地完成。

    养成“生利”人物,培育“利群”精神

    2014年5月27日,一场特殊的景观设计方案评审会在杭科院召开。艺术学院环艺1101班的邓友艺和景观1213班的陈顺利,轮流向与会专家和学校领导们介绍着自己的方案。这两位在校生和他们的团队一起,为学院学生生活区设计了两套园林景观改善方案。经过现场PK,邓友艺团队的方案最终胜出,在学院与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的支持下,他们的设计方案即将变成现实。

    邓友艺和陈顺利都是艺术学院“地标工作室”的成员。类似这样的学生社团,在杭科院一共有126个。杭科院院长谢列卫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唤醒”,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德业兼修,知行合一”为总要求,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以社团建设为抓手,积极创设“唤醒”的情境,课内、课外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努力培养陶行知先生所希望的有一技之长、能够创造利益、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生利人物”。

    除“地标工作室”外,信息工程学院的雏雁工作室、旅游学院的博闻会展社团、艺术学院尚艺平面设计工作室也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承接了管理服务APP开发、陶研馆讲解、校级大型活动策划、校报排版等工作项目,在实战中锻炼专业技能,开展朋辈教育,很好地贯彻了陶行知先生“能者为师”、“即知即传”的教育主张,而以专业社团为依托的学生团队,近年来在校外技能竞赛中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2013年度共获得全国、全省各类竞赛奖项84个。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

    2013年的暑假,旅游学院大二女生王馨逸只休息了三天,她报名参加了学院的“外来务工子女夏令营”志愿服务工作,到富阳洪庄村为村里的留守孩子们当小老师。与此同时,另有一支学生小分队参加了学院的“重走烽火湘师路”活动,寻访抗战期间的湘湖师范南迁流亡办学地,感受陶行知创办的湘湖师范那份对教育事业、革命事业的执着与坚守。王馨逸说,虽然暑假没有休息,很辛苦,但很值得,因为除了学业之外,“做人还要讲一点情怀”。

    这“一点情怀”,就是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后所激发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大爱”精神。陶行知先生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把学生圈在学校里,只能看到校园上方的天空,走出校园去,才能扩开胸襟与眼界。每个周末到富阳市区街头做文明交通劝导员、在富阳银湖街道担任大学生村官、深入到解放军部队与官兵联欢、为富阳黄公望村设计茶叶包装……每年杭科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可达2500余人次,目前共建有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1个。杭科院党委书记傅勤这样表述学校的办学追求:“学校要有一点精神,要讲社会责任;老师们也要有一点精神,要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之外,也才能更有一点精神”。

    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教育就是这样一件值得终身以求的大事。秉持百年办学传统,走过5年建院新征程,杭科院犹如一株古树上的新苗,还将在行知文化的引领下,深深地扎根高职教育这片沃土,历久弥新,厚积薄发,去圆高职教育的新百年之梦。

    (戴 雯 蔡欣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