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说得对,体育专项化教学是方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北京3月5日讯(记者 李小伟)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前世界篮坛明星姚明提出了关于在中学阶段全面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本报3月4日三版报道)。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今天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对姚明的提案非常认可,“与我们学校体育改革的整体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目前的学校体育改革强调体育课一定要教会学生运动的技能,因为只有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才可以激发他们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王登峰认为,姚明的提案非常好,如果学生通过上体育课可以看到自己的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事实上,体育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到两项能够陪伴他们终生的运动技能,只有技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有锻炼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王登峰坦言,过去体育教学这方面强调得不够,很多情况下学生一个学期下来要学习七八个项目,每一个都是浅尝辄止,最后上了十几年体育课可能一项运动技能都没能掌握。下一步,教育部提出一个“1+X”体育教学改革模式:“1”是指在体育课上要至少教会学生一项运动技能,也就是具体的运动项目;“X”是指基本运动技能。

    “将来所有体育课都要教孩子两样东西,‘1’是一个专项,所有孩子每周一节体育课都要学,不断提高技能水平;‘X’是基本的运动技能,就是跑、跳、投,提高他们身体的灵活性、灵敏性。”王登峰表示,希望把校园足球作为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突破口,做出经验,然后推广到其他运动项目上。

    “这就是我们整个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王登峰指出,学生到中学掌握了一定基本运动技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门学一个或几个项目,这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来说是一个重要创新。目前,上海已经进行了实践,并取得成效。“但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条件千差万别,绝不能搞一刀切。像上海、北京等条件优越的地方可以搞专项化教学,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条件差一点的地方可以开展‘一校一品’,学生同学一个项目,都会一项技能。场地、师资、器材都不具备的‘三无’学校,可以先‘动’起来,哪怕是简单的跑步也要确保运动量和学生的体质健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