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从身份符号到体面职业有多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培养方式上,以实施创业培训为主,认定一批符合条件的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培训内容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可选择在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举办培训班。要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启动农业高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程,开发微课程资源库,让新型职业农民不出家门就能长期接受教育。要加强立法,出台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条例》,为各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法律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牡丹江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张亚英:

多元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技能

    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广大农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迫切需要有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新型培训模式和多元化培养理念来做支撑。

    为此牡丹江市职教中心于2013年成立了培训部,对全市农村劳动者免费进行了5000余人次的培训,不仅包括农业种养专业技能,也包括转移到城镇所需要的计算机操作、汽车维修等生活和工作技能,同时还宣讲城市公约、道德准则,全方位提升农民素质。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最大限度的高产高收是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学校聘请知名农业专家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知识和经验。学校还为村民准备好教材、配备好辅导员,对当地的水稻种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让一部分脱离了土地的农村青壮年成长为真正“有技术、有特长、有知识、有素质”的城镇居民,学校培训、就业与培养并举,不仅帮他们取得技能证书,还直接与用工单位对接,还有一部分学员成为高铁、汽修等专业的学生,进行三年的专业化学习。为帮助进城农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尽快摆脱旧有的生活就业模式,学校依托城镇相关产业,全力打造就业服务圈,让新市民以全新的姿态跟随城镇化进程的脚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途径。

    【案例】

福建:两万多名新型职业农民走进大中专院校当学生

    福建省从2013年起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当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就是部署启动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两年来,福建省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农业学校等14所农业院校,每年选送1.2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免费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大专学历教育2000名,中专学历教育10000名。由于各地农民参加学习积极性高涨,2014年,大专扩招200人,资金缺口240万元从省长专项基金一次性追加。

    福建省农业院校参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学员推荐选送方式的创新。目前现代农业建设人才培养陷入了一个窘境,每年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其中包括享受国家减免学费及助学金等津贴补助的涉农专业大学生,但即使失业,除应聘大学生村官外,鲜有大学生回乡务农。福建省则从目前农业从业人员中,选送一批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进行学历教育和农业行业职业资格培训,打造现代农业建设骨干队伍。目前在校的这些学员分别从园艺、畜牧、水产、林业四大主导产业中的规模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中推荐产生。这些学员或是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是农二代,参加大专学历教育,是带着问题来,目的是为了回去后更好地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毕业后回到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绝大多数。中专学历教育则围绕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各市农业职业学校为主来承担教学任务。县农办根据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或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确定中专学历教育培养的方向、人数、推荐条件,并协助中职学校在该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及周边开展生源的组织推荐工作。

    二是教学制度的创新。各院校本着“专业课要专,公共课要实,一切从农民的需求出发”来课程设置。例如园艺专业,茶叶班专业课不开蔬菜、果树、食用菌等在校生通常都要学习的课程,而与茶叶相关的专项知识与技术课程比在校生更多、更细、更全面。又如大专班第一学期公共课开设了两门: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普及提高学员计算机使用技能和网络运用技巧,引导农民了解并积极拓展电子商务营销;二是信贷实务,通过引进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参与教学,邀请银行具体业务人员为学员授课,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两门课都是回应招生过程中农民的诉求而开设的。在教学目标上,各院校结合学员的年龄特点、从业背景、知识结构,有的着重提高技能,有的着重普及知识,有的着重转变思维。如茶叶班面授就不能从基础的种茶技术、制茶工艺讲起,而标准化茶园管理,如何从技术上、管理上解决茶叶农残问题等就很受学员关注和欢迎。在教学方式上,大专学历教育以自学函授为主,面授为辅,面授期间,除了安排优秀老师给学员上课,还到标准果园、茶园、菜园等考察,请从业多年并取得良好业绩的学员交流经验做法;中专学历教育采取送教下乡的方式,进镇办班,并鼓励教师多编写、多采用乡土教材。

    三是交流互动平台的创新。各院校利用QQ群、微信群等现代通信手段,搭建了学校与学员之间互动支持、交流联系的两个平台,定期安排老师在群里为学员答疑解惑,引导学员自行查询涉农政策,并及时上传分享。通过两个平台的建设,促使学员与学员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引导学员积极从学校获得支持和帮助,打造农民学员的“EMBA”班。

    四是“教和育”同步推进的创新。坚持“教和育”相结合的办学思路,积极争取省农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的支持。省农行会同省农办出台文件,在信贷业务、涉农金融产品、教学培训上对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予以支持。省农村信用联社出台通知,要求各基层社对新型职业农民学员给予扶持,重点在信贷规模、客户准入、融资额度、利率定价、担保要求等方面予以倾斜。各院校积极向农民宣讲惠农政策,坚持每期都邀请有关部门的业务处长给学员宣讲、解读相关惠农政策,并跟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用足政策。

    (本报记者 翟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