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着色 为青春正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军训——校长阅兵

    灵动校园

    现代化的体育馆、整齐的校舍、精巧的阁庭,夏天团花锦簇、冬日白雪清梅,琅琅书声、岁月悠悠。作为辽宁省首批示范高中的丹东二中,在人杰地灵的鸭绿江畔延写着百年篇章,厚重却不沉重,灵动而不失严谨。

    百年名校——典型示范

    这是一所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8万平方米的学校,这里拥有着“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幽雅环境。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楼、学生宿舍楼、体育馆楼、艺术楼、汉语言国际培训中心楼……在这所丹东地区著名的现代化寄宿制高中校园中,似乎难以窥见百年前的残朽痕迹,只有校史中才能追溯昔日的影子。

    “清末民初,安东名人办名校,名校出名人;人民政权建立后,一流的领导,一流的教师,办一流的学校,培养一流的人才。”丹东二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0年的安东商业学堂,1912年的安东县立中学,1914年的奉天第二师范,演变到1927年战火中的东边林科高级中学。1949年5月安东省、辽宁省和辽北省的一市五县合并为辽东省后,改名为辽东省立安东中学校,是当时为数很少的辽东省重点中学之一。1956年学校称为安东市第二中学,1965年3月更名为丹东市第二中学,一直沿用至今。

    丹东二中用百年的岁月书写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缩影,百载风云过后,岁月在这里沉积,伴着悠悠岁月,丹东二中成长为一所百年名校,久负盛名。

    从这里走出的杰出校友有早期革命英雄黄显声、任国桢,当代将军沙克、徐惠滋、孙雨林、修希德、邢书成、范长龙;政坛领导刘积斌、马永伟,学界精英工程院院士张福泽是新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青年才俊1997届毕业生王岐捷曾获世界光学组织颁发的优秀项目发明奖,1999届毕业生苏杭被誉为“杰出青年科学家”。

    从1982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市、省和全国各项竞赛,丹东二中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有灵气的学生,曾经的二中大门边矗立着“丹东市数学奥林匹克学校”的牌匾。从1989年开始建立的学生党校,代代相传,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入党积极分子,已成为“塑造心灵的工程”……丹东二中的历史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丹东二中的教育是激发灵性、涵养心灵的教育。这所百年名校,在所经历抗美援朝战火洗礼的“英雄城市”中,身为典型,人为示范……

    灵动教育——芝兰生香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催发生命的灵动。

    诗书朗润,芝兰生香;上下求索,标新立异。在新形势下,这样一个规范、成熟,富有文化底蕴的学校,怎样才能实现提升内涵实现跨越式发展?经不断思考与探索,丹东二中逐步明晰和发展自己的特色教育——“灵动教育”,它开始在丹东教育这片沃土上呈现出勃勃生机。

    何为“灵动”教育?即“激发灵性、触及灵魂、感动心灵”的教育,是要通过学习与活动,让教育直抵人的内心,唤醒灵动的生命意识,培养灵动的思维特性,塑造灵气跃动的性格品质,孕育灵气与活力,激发灵性与智慧。它是一种回归本性的教育,是教育的返璞归真,是富有“灵气与活力、智慧和创新”的素质教育

    在“灵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丹东二中以办“有灵魂”的学校、塑“有智慧”的教师、育“有灵气”的学生为目标,以“让教育灵动起来、让生命灵动起来”为使命,建立起灵动教育文化体系,提升精神品位,润泽心灵,塑造品质。 

    智慧教师——灵慧的泉眼

    永远不要把心肠变硬,因为教育需要悲悯;永远不要把情感变冷,因为教育需要激情;永远不要把心灵变木,因为生命需要灵动;永远不要把方法变单一,因为个体需要差异。要实施灵动教育,首先就要培养一支有激情、有智慧、能创新、有内涵的教师队伍。“身正、学深、教勤、业精”是丹东二中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每周每个备课组要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每月年级部都要组织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被推门听评课一次;每个学期每个骨干教师要上一堂示范课;每学年学校都要召开一次教育教学年会。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育出教师灵气,丹东二中实施了“五个一”工程,让老师们在学习中成长。

    为了培养一批优秀教师,丹东二中专门建立了“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在进入学校后迅速打开视野,“一年入门过关合格,三年出徒成手,五年成骨干出经验,八年成为学科带头人出风格”。年轻的“青蓝”二中人,在与老教师的交流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探索路子、不断成长,在与校外专家的探讨中开启自己的职业旅程。丹东二中用自己的“灵动”理念为青年教师打造了一条迅速成长的“高速公路”。

    不仅着力于青年骨干的培养,丹东二中同样意识到,教学从来都不是一项单打独斗就能完成好的事业。它需要教师们不断地交流、需要教师们的合力才能逐渐完善,才能形成体系。教师论坛、团队研修、拜师结对、教师竞赛、多元评价……各式各样的教师交流活动相继展开,让每位教师脱离了“价值孤岛”,让灵气跃动在课堂、跃动在校园。

    灵动课堂——灵性的使者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向来是丹东二中的教学理念,学校立足实际,积极打造灵动课堂。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使其体系化,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这三类课程又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精心的服务。

    灵动课堂,即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目的在于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以学活教、心随课动、课随心动的美好境界。在灵动课堂上,教学手段更为多元,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灵动课堂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丹东二中的反复探索、实验才形成了“3636”灵动课堂。即三大特色“思想灵动、策略灵动、语言灵动”;六大环节“课前导标、精心导入、自主学习、灵动讲解、巩固训练、总结评价”;三大学习规范“听课规范提效率,训练规范夯基础,反思规范提能力”,以及“学生思维、学生行为、学生气质、学习品质、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六项评价指标。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灵动空间。成功地激活学生思维,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创设有利于思想灵动的学习条件,进行有效提问。在课堂上,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课堂既有节奏又有乐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适时发散与收敛,使思维灵动。随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提升思想境界,使德育与智育深度融合。教师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回归生活体验灵动世界。在教学中,使教学成为一种“导体”,让知识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碰撞”,产生火花。

    “灵动”课堂不仅满足于课堂教学,还要深入实践,让知识真正“活”起来。老师们灵活地整合处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力争活学活用。力求达到“学生听,屏息凝神,全神贯注;说,声音响亮,自然大方;答,争先恐后,有条不紊;辩,言之有理,据理力争;读,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演,形神兼备,入木三分”的理想境界。 

    体验德育——灵动的生命

    爱因斯坦说:“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教师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性;润泽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品质”为教育教学核心,培育灵动的生命。 

    在丹东二中,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高三送考、学生齐做《感恩的心》手语操等常态化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来自家庭、老师、同学、学校、社会的关爱和关怀……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礼、高三百日誓师大会等,让学生们在各种仪式中得到触动心灵的启发和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得到了传承,责任与担当、励志与修养、宽容与大气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志愿者服务、“世纪明德励志冬夏令营”、“阳光修学绿色踏青”、美国游学、到日本访问、去我国澳门交流……深入机场、交警队、与贫困学校手拉手等让学生“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大师进校园、家长职业宣讲、陈博士法制讲堂、A-level国际英语培训进校园等这样的“请进来”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让学生有直观的、真正的体验,在体验中有思想上、精神上、品德上的成长,学生们不仅缓解了学习压力、调节了情绪,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适应了社会,锻炼了人际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了分享、尊重与合作,培养了难能可贵的团队精神……学生社团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不仅充实了业余文化生活,精致了同学们从小练就的特长技能,提高了认知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也发展和培养了新的兴趣爱好、结成新的友谊、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灵动德育的参与,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思想品格,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在精神方面更有文化的,一个完整的、有用的、自由发展的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