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凝练大学精神底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武汉纺织大学开学升旗仪式。 东北林业大学开展“千万大学生,青春告白祖国”活动。 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学典礼上学生宣誓。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开学典礼上师生观看升旗。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很多大学生播种希望的日子。对于许多刚步入高校的学生来说,开学典礼无疑是新生们大学生涯的新起点,更是他们瞭望未来、畅聊梦想的新舞台。

    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开学第一课”上,各个高校绞尽脑汁,或寄予期待、或饱含深情、或送出祝福……今年各大高校的开学典礼闪烁着怎样的大学精神、哪些高频词汇成为大学校长殷切的嘱托,本期我们走进二十余所高校,听一听“大学第一课”上的校长哲思。

    与祖国同行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进入新时代,今天的新生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期,这代人肩负着未来二三十年要代表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去表演、去引领的使命。

    “爱国”成为今年校长发言最热频词之一。教导新学生们刻苦学习,崇尚学习。热爱祖国、了解祖国、融入祖国成为校长们开学典礼的“流行语”。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带领新百年的第一批本科生再次重温了张伯苓校长的“爱国三问”,他在致辞中29次提到爱国。如何写就“爱国三问”的新时代答卷呢?曹雪涛认为,答好“爱国三问”,当有秉公爱国的大格局,当有学以报国的大担当,当有实干强国的大作为。

    “今年入学的新生无疑是幸运的一代,你们的人生黄金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梦高度契合。”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叮嘱学生,青年学生要追求卓越,要立鸿鹄之志、怀家国之情。只有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才能更好升华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开学典礼上对新生的未来寄予很大的期许,他期待新生们能把自己的梦想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多元化、多彩缤纷的世界中团结凝聚在一起,将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永放光芒的民族力量和民族内涵。

    除了在开学第一课上畅谈家国情怀,很多高校更是在教育方式上不断革新。今年,为了让学生深耕基础、开阔视野,同济大学对本科生培养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希望学生成长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成为支撑国家和民族的“擎天柱”。

    “‘擎天柱’意味着意志坚定、顶天立地、担当大任、实力卓越。”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在开学典礼上对新生说,希望学生立志做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主题,坚持与祖国同行、坚持为人民奉献。我们可能面临现实压力,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还可能经历长时间努力却得不到成果的苦闷,但成功属于有梦想、不放弃的人。

    与时代同行 瞄准前沿勇攀一流高峰

    “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了人才和科技的重要性。高校是一流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颠覆性科技竞相涌现,加速了知识生产和裂变。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使命越发迫切。为此,瞄准前沿、争创一流、勇于创新,也成为高校开学典礼的高频词。

    大学是创新的源头、是0到1原创知识的基地。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格外重视培养新生们的创新意识。他在开学典礼中反复强调,大学校园由于学术思想的自由使得每个角落都弥漫着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计、新发明层出不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长徐晓飞直言哈工大人才培养讲究“厚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也是哈工大精神重要内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坦言中国科大初建时就以创新立校,“创新无处不在,熔铸在科大人的灵魂里,已成为科大人开拓进取的一种本能和内驱力”;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则希望新生们传承东大“以科学名世”的勇气和智慧,苦练自主创新本领,真正以创新进,以创新强,以创新胜,以创新引领未来。

    很多高校将培养创新人才融入师生工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正如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在开学典礼中向新生介绍说,在南科大几乎没有两名学生的成绩单上有完全一样的修读课程。想成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工程师或跨学科人才,学生一定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选择自己的课程、科研和创新项目,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知识、能力、思维框架。

    “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一定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标配。”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李斌在致辞中说,随着创新型国家的持续建设,现代科技的创新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尤其是5G时代即将来临,我们迎来了科技创新发展、创造无限可能的机遇期。

    与奋斗同行 坚守一颗孜孜不倦的求索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当前,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正如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所言,好大学的学生总结起来就是几个字:越优秀、越上进,越成功、越努力。

    “跳出慵懒的舒适区,迎着风霜雨雪野蛮生长。”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告诫学生,人贵有志,学贵有恒。他呼吁全体新生:坚持从每天早晨的“打卡”跑步做起,从进科研团队、进创业苗圃做起,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起……全面调动和集中精力,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去攻克,善于积小胜为大胜。

    华中农业大学在今年的迎新工作中去掉了很多“保姆式”服务,就是希望学生从入学报到第一天就学会独立,自主应对新生活和新环境。该校校长李召虎表示,大学是一个需要吃苦的地方,它是一个练兵场,而不是安乐窝。

    著名教育家埃德加·福尔指出,未来世界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向新生们介绍了该校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陈予恕院士的教学经历。在学生学习开始之前,他一定会问学生这样的问题:“有兴趣吗?愿意下力气吗?”陈先生要求学生“勤奋学习”,自己更是“勤奋”的典范。在85岁高龄时,还立下“将继续努力,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誓言。

    “在一个好大学里,不是说老师都有多牛,同学们有多聪明绝顶,硬件条件有什么不得了,关键是有一种弥漫在整个校园里、每一个角落中,人人都努力上进的氛围和都有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的标准。”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认为,只要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以这样一种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个标准就会悄悄地、一点一点地渗进学生的血液中,并升华为一种做人的标准,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是一所大学沉甸甸的嘱托,更是一所大学精神内涵的外延。“学习”“创新”“爱国”……校长们传递的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方法,唤起了新生们的心灵共鸣。不断激发着学生们刻苦学习、崇尚学习、加强学习的奋斗热情,也催发着他们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激荡青春的活力。

    ?嘉宾观点

    梁建英:不驰于空想 不懈于奋斗

    20多年来,我一直在铁路装备行业工作,作为一名高铁设计师,我亲身经历了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时代。我想结合“和谐号”“复兴号”研发经历,分享一些感悟。

    一是看远,以大情怀做眼前事。远大的志向、博大的情怀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在今天这个繁华喧嚣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情怀。

    二是看透,聪明人肯下苦功。高铁研发的经历告诉我们,把产品做到极致,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沉下心、不浮躁、百折不挠。如果用高铁喻人生,我最想说的是,速度不等于速成。

    三是看清,基本功成就真正的高手。高手都有师傅,但是你能不能成为高手并不在于师傅,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眼高手低不成事、夸夸其谈误大事,知识的积累需要广度、深度,更需要精度。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摘自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在同济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宋征宇:仰望不一样的星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