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学校+” 把教育做“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教育教育阶段的初始,亦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身心健康、有责任感的阳光少年,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成为有发展潜质的小公民,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融入社区、社会。

    深圳市南山区松坪第二小学成立于2005年8月,位于松坪山公园附近,毗邻高新科技园区。自建校以来,在首任校长肖金华、第二任校长朱德果以及现任校长张忠义的带领下,顺应时代要求,充分依托社区自身条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传承创新,坚持“有教无类,卓尔不群”的新优质学校建设目标,努力让“育人为本、差异发展,可选择的课程、智能化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育体验、困难学生的成长支持,以及核心素养评价的个体性、过程性、成长性”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该校逐渐发展成为一所有质量、有口碑、有品位、创特色的新优质学校,学校已经成为师生健康发展的“花园、书园、乐园”。该校先后荣获深圳市园林式花园式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全国示范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深圳市绿色学校、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深圳市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先进学校、全国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广东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建校十几年来,该校秉持“志远行近,博文约礼”的办学理念,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引导儿童面向未来发展出发,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博雅课程”体系,力求通过系统而综合的教育,丰富而务实的社会实践,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构建“博雅课程”体系 

    提升课程育人品质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必须为儿童的现在和将来作为“人”的基础的“雅”与“博”奠基,因此,该校构建了基于博雅教育理念的“博雅课程”体系。学校“博雅课程”立足于广而博的知识教育、通而达的能力教育、综而合的素质教育,面向儿童、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希望儿童在享受童年美好时光的过程中,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具有适应未来和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

    该校构建了包括两个系列、六种类型的“博雅课程”体系。两个系列即“博学”系列和“雅行”系列;六种类型即小公民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文化阅读课程、社团活动课程、新生活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博学”系列的三类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心灵成长能力、选择发现能力,其中,既包括学科文化课程、文化阅读课程,也包括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从艺术展演到体育竞技,从科技创造到人文科学,学生的梦想在这里放飞,各方面潜能被挖掘,个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雅行”系列的三类课程重在实践,主要培养学生适应超越能力、独立生存能力、融通合作能力。其中,为了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体验”,该校依据适宜、有针对性的课程开发原则,分别与相关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发了新生活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学校+”模式,以校外示范训练结合校内、家庭强化落实,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体验。

    开展“学校+”模式

    力推劳动实践教育

    在对校本课程的探索和研究中,该校确立了“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质”的课程设置原则,通过构建生活与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因地制宜的实践创新,来推进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学校针对各年级学生身心特点,设计并开发了着眼于“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的劳动实践教育校本课程。该课程是在教师、父母的引导下,学生基于自己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自主进行劳动实践和生活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学习。

    “学校+”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是基于人、理解人、发展人的人文教育,是基于生活、服务生活、改变生活的生活教育,是基于学校、融合家庭、建设社区的社会教育。该课程主要包括“学校+基地”“学校+家庭”“学校+社区”三种模式,学校在这三种模式下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以此全方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真正做到让教育回归人,人回归生活,生活回归幸福。

    “学校+基地”模式,依托教育实践基地,借力联动,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示范学习与指导训练。为了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技能训练项目,该校在各年级师生中征集建议,由学生自主设定自己应该掌握的劳动技能,结合教师推荐,经过不断改进,最终汇集成了《劳动实践教育学习评价手册》。该手册的“基地实践活动”一栏中会留下每次实践活动中每个孩子的成长足迹。“学校+基地”的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集体学习、动手实践,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在集体中形成良性影响,为共同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打下基础。

    “学校+家庭”的模式使劳动教育活动落地落实,促进实现“教”“养”“育”三位一体。家校联合、形成合力,做到周周有评价、月月有总结,共同加强、巩固孩子形成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学期,每个年级针对学生在基地、在家庭训练的重点劳动技能项目,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自理能力,养成自主劳动意识。

    “学校+社区”模式,小手拉大手,让劳动实践教育带动社区文明创建。每年寒暑假期间,该校都会以暑假实践作业的形式,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引导学生在社区、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益事。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家庭劳动、社区劳动两个方面。其中,社区劳动旨在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和引导下在社区进行劳动和实践,如街道的清扫、到敬老院探望老人、为防火防灾作宣传、倡议垃圾减量分类等社区活动。学生们通过“劳动作业完成单”“手抄报”等方式,对自己的假期劳动用心记录,在点滴的记录中获得由内而外的成长。

    一系列的寒暑假劳动实践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每到开学初,学校对学生假期的劳动情况进行校级“劳动小能手”评比和奖励,以此树立学生“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

    校企合作

    缔造学生梦工厂

    根据“博雅课程”体系的要求,结合学校位于“中国硅谷”的地理位置优势,该校提出了“校企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切入点,与学校周边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开发“校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缔造学生学习的梦工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的小公民。校企合作以学生到高新技术企业参观学习、聘请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形式,根据年级设置不同课程内容,每周开设相应活动课程。

    高年级(四至六年级)学生通过参观高新技术企业,激发出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接触社会资源,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学习实践,成立探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交流。

    经过该校的前期调研与沟通,确立了高年级的合作单位与形式:四年级与东江环保企业合作交流,探究“垃圾的沼气发电”“餐厨垃圾的调查研究”“污水的产生以及处理”“塑料袋的调查研究”等课题;五年级与健康元企业合作交流,调查意可贴、太太口服液、花旗参茶的使用情况,了解三大药品作用机理,并提出改善建议;六年级与光韵达、大族激光等企业合作交流,了解公司运作模式、参观企业3D打印、激光打印的成品及打印流程,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指导。

    学生在进行参观活动后、在汇报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细化的探究性问题。根据相关问题,由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收集相关资料,并引导探究小组成员确定各小组的研究方法,进行后续研究发散,并收集整理资料、图片、数据,总结研究成果,形成最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增长见识、深入思考、亲身体验,较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加直接、更加深入。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促进了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真实生活才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诞生地,是儿童人格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松坪第二小学校长张忠义带领他的团队,从少年儿童的特质出发,以6年服务60年的长远眼光,践行“博雅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让教育回归人,让人回归生活。我们相信这些素养将是孩子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必将为孩子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根基,助力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刘 佳 曹 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