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做强 艺体做精 应用做实
绵阳师范学院作为一所西部地方师范本科高校,在师范院校综合化、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等改革中,坚定方向,合理定位,不断探索,争创一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的本科专业分类建设、特色发展思路,建立了符合学校目标定位、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结构协调合理的专业体系,推动了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
立足初心
对接新要求,做强师范专业
绵阳师范学院有着80年的师范办学历史和传统,“师范做强”是绵师人的庄严承诺。所谓“师范做强”就是要坚守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师范教育的专业性和师范生培养的职业性,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形成内涵丰富、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体系。
强底色。学校立足师范教育传统,坚守“办好师范”这个初心,举办15个师范本科专业,师范生占在校生比例为52%,是四川乃至全国为数不多、坚守教师教育阵地和特色不放松的高校。学校师范本科专业中有7个为省级特色专业,6个获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为省级卓越教师项目,建成四川省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2个,拥有教师教育省级人才称号专家10人(次)。学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超过75%,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超过80%,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多方携手联动、共育“四有”好老师的发展格局。
强模式。学校创建“行知卓越英才班”,以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为依托,集中优势资源,探索精英化、个性化培养。传承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通过开展“入学礼”“敬先贤”“诵《师说》”“毕业誓”等系列活动,将师德养成教育浸润于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探究与体验为核心的三大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化、微型化、模块化。坚守“5分钟课前演讲”“早讲晚练”“小先生”“小黑板”等训练传统,构建见习、演习、实习、研习一体化“全程叠加”的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健全“班赛—院赛—校赛—省赛—国赛”多级竞赛体系,形成“学科+教育教学技能”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学生在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6项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1/3)、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获奖人数、获奖率以绝对优势位列四川省16所参赛院校之首,创历史新高。
强机制。学校创建了“大学—地方政府部门—中小学校—教科室”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强化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的听课磨课、同课异构、共研课题,与基础教育教研有机对接。统筹校内外资源,实施四川省教师技能实训中心提质升级行动,新投入1000余万元建立教师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了与优质学校资源同步。坚持人才培养与专业认证标准、中小学需求、中小幼一线名师、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小学工作环节的“五个对接”,绵阳及周边区域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正高职务的兼职教师受聘率达到60%。
强服务。学校强化教师面向学生的教育服务,实施师范生“双导师”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竞赛、实践实习、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指导作用,精心组织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全面提升考试通过率。引入师范类在线开放精品课程资源,举办基础教育优秀校长论坛、名师论坛,拓展学生发展视野,增强学生专业信心。依托“四川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研究高水平研究团队”,成立“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院”,开展前沿问题研究,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为区域教师队伍学历提升和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立足特色
实现新发展,做精艺体专业
绵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学校举办艺体专业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所谓艺体做精,就是要立足于地方的文化建设,通过精准的办学定位、精干的师资团队以及精实的专业训练形成精美的育人成果,进一步提升专业优势,提高专业美誉度。
精定位。学校实施“一中心三结合”发展思路,精准对接地方文化建设。艺体专业以口述史为中心,依托四川民间文化研究基地,围绕羌藏艺术、三线文化、科技文化,开设口述课程,开展口述采风。“藏族舞蹈口述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绵阳国防科技工业口述史研究得到市政府部门重点支持。艺术与文化相结合,成立传统艺术临摹馆,将三国文化、李白文化等融入课程,融入艺术实践,形成人才培养特色。艺术与产业相结合,与文化旅游、服装设计、数字媒体等对接,主办省级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等大赛,提升艺术中的技术含量,注重艺术的实践运用。艺术与教育相结合,与北川中学联合课改,将羌族音乐融入中学课堂,为中小学开设音乐第二课堂,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艺体教师,有多名学子成为高校音乐院系的负责人和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
精团队。师高弟子强,师资是艺体做精的坚强保障,学校通过“学习+展示+比赛”三部曲,打造精英团队。与德国埃森富特旺根音乐学院等开展联合办学,70%的专业教师出国进修,以大师为师,实现专业能力再提升,10余项课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和省部级立项,20余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建立美术馆和音乐馆,按月开展教师作品展、个人音乐会、师生作品联展,以展评为动力,促进教师精练技艺。支持师生参与国内外重要的专业竞赛和展演,教师作品连续3届入选全国美展。
精实练。艺体做精,根在基础,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是艺体专业发展的两大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校坚持把理论学习做精,由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理论教学,实行严格的考核,把基础理论放在重要位置。把实训做实,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学分占半壁江山,所有艺体场馆常年开放,学生实行电子打卡积分,达到相应学时数,经考核方能结课。毕业时,实施毕业设计或综合技能考核,全面考核学生的“双基”能力,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精作品。在精练的基础上突出精赛,形成精英团队、精品力作。构建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学生人人能参赛、参好赛、出好精品。常年聘请省市文联专家到校讲学,指导学生专业技能,打磨作品,提升层次,打造精品。近年来,学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如参加中国大学生女子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取得优异名次并获得“金靴奖”,在齐越节朗诵大赛获得三等奖,《将进酒》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二等奖。
立足行业
务求新突破,做实应用转型
学校立足中国科技城,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逐步增设一批产业发展需要的非师范专业。所谓应用做实,就是以新工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学校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科教协同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着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增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转结构。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以专业报到率、巩固率、就业率等为依据的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调整组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新型二级学院,新增网络空间安全等地方产业发展紧缺的应用型专业,撤销5个与产业匹配度不高的过时、过剩专业,逐步形成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等5大专业群,专业设置与地方重点产业契合度得到不断提高。
转机制。积极探索校地协同、校企合作办学与治理机制,争取地方行业企业资源向应用型专业集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环节。学校与北京优炫网络有限公司共建优炫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公司发挥资金与技术优势,首期出资1000万元建设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聘任国内网络安全权威专家——沈昌祥院士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校发挥师资和人才培养优势,强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开展教学与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转模式。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重构课程体系,将跨学科内容与专业课程有机衔接,推进专业教学内容更新换代。创新教学模式,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式,将真实的案例融入教学过程,实现理论到应用实践的有机统一。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调整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
转生态。学校构建以“应用创造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搭建专业竞赛平台,实行“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制,支持学生踊跃参加学科竞赛。设立创新班,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将创新思想变成实物,申报专利、孵化项目、走向创业,构建起从创新理论、学科竞赛、创造发明到创新创造创业的生态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有效实施“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专业分类建设与改革,厘清了不同类别专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使学校资源投入更加精准高效,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专业建设成果不断涌现,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绵阳师范学院院长 李树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