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书是我精神成长的维他命
读书很久了,但从未厌倦,永远新鲜。 我的读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段落:一是为生存而读书,二是为存在而读书。 为生存而读书是因为我出生在乡村,读书在中国是能改变命运的,尤其是农村孩子。虽然一开始我并不确切地知道,然而生活总是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记得高一那年,我决定不上学了,骑着自行车驮着行李就回家了。在家里待了两天,母亲什么也没说。第三天,母亲突然决定让我去地里帮忙背麦子。 夏天的太阳真是活力四射啊,我小小的身躯要把麦子从地中间一捆一捆地背到地两头。背了几次我就绝望了,每步走得都似有千斤重。 遭遇了背麦子的一天,母亲问我:“还想上学吗?”我含着泪说“上”。于是,我又驮着行李回到了学校。 从此之后,我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质的转变,每天早晨5点起床读书,期末考试由排名垫底一跃升到了全校第三名。每当有困难时,我就问自己有没有背麦子辛苦?经历了无数个寒来暑往、披星戴月后,结束了本科、研究生、博士和国外的学习,“读书”成了我前半辈子的全部历史。 毕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后,生存问题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却凸显了出来,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没有生存压力后,还要不要读书呢?西班牙诗人洛尔迦说:“如果我沦落街头,我不会要一整块面包,我要的是半块面包和一本书。”我也是那种要半块面包和一本书的人,因为人是精神的存在,书是我精神成长的维他命。 从2012年至今,我的读书经历了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是跟随网师读书。3年读了300多本书,只为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原来单一的英语专业结构拓展到哲学、教育学、文学、心理学和认知学。这也符合一名教师的知识结构,即本体性知识占50%,教育学知识占30%,人类学知识占20%。结构决定了我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调整后的我站在大学讲台上更加自信,更加游刃有余,也更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思维的培养和品格的形成。 第二阶段是开展了第二遍的精确阅读,读书从博览走向了专业的过程。钱穆的《论语新解》,我每次读完都在书后做标记,现在已经读了第十一遍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读再读,常读常新,每次读后都让我对教育充满了信心。渐渐地,我的书架最上层全部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之书。 第三阶段是阅读的综合期。读书最终要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读书不能让你思考更深,行动更有效,境界更高,那算是白读了。更高效的阅读是读写结合,输入和输出结合,思考和行动结合。原来每日清晨是阅读的时光,现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以写促教。从2012年开始,我带领“大学生读书会”一起阅读人类经典,开启了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著作的阅读,实现了教师“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梦想。 如果说攻读学位时,每日早起读书着实辛苦的话,那么现在读书却是夜深自然而眠、晨曦自然而起,是生命深处自然而然的呼吸吟唱。我喜欢这种生命苏醒后的阅读,每天叫醒自己的不再是可怕的闹钟,而是可贵的梦想。 每一本书都有来路,每一本书都有温度,每一本书都有在我心中的排名,每一本书都有再宠幸的欲望。余生里,唯愿在温暖的时光中,有一杯热热的咖啡在左,一本喜欢的书在右,一颗心开始游弋,游古今,“饮食”珍贵的文字,深刻地认识人性的美好、高贵和丑陋,之后带领学生走出很远,走到很高…… (作者单位系长春师范大学)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