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瑞芳: 做“有心”的教育 □ 本报记者 冯永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源于郑瑞芳对孩子们发自心底的喜爱,而就是这样一个选择,让她用了31年的心血来坚守,并且依然继续拼搏着。面对曾经公派留学,一家人都可以留在日本的诱惑,她毅然放弃。对此,她淡然地说:“对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渴望回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学以致用,因为我已把这一职业作为毕生的事业,所以我义无反顾按期归国。既然选择了,就要用心把它做好!”

 用“爱心”点亮孩子未来

 “学校发展,孩子成长是第一位的。”自从当上教师那一天起,郑瑞芳就把这句话作为职业信仰,30多年来从未改变过。她以“为孩子们创造适合成长的环境,让他们体验多彩的人生”为己任,在“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的办学思想下,大胆改革创新,使孩子们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校园是学生心智发展的沃土,搬入新校舍后,郑瑞芳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乐园”中得到全面而良好的发展。学校每个角落都被创设成孩子们欢快成长的天地,让孩子们流连忘返。500多平方米的宽大图书馆,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南方庭院之中,享受读书之乐;楼梯的墙壁上印有3800名学生的小手印,起到了一举四得的作用;足球场的百米长廊,孩子们亲手完成了一幅幅充满生命活力的画作,使这条长廊被称为中国的“卢浮宫绘画馆”。同时,彩虹校门、“七色的学术苑、水艺芳”、多功能厅的“七彩座椅”,荣誉墙上盛开的“七色花朵”等,都为附小人构筑了“七彩”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们感受浪漫时尚的心态、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跳动的生命音符。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有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

 2010年寒假,郑瑞芳创新性地提议取消寒假作业,改为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受学生的欢迎。开学后,每个人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课题汇报。从“市场上为什么只卖绿豆芽、黄豆芽,不卖红豆芽?”到“水浒传与宋朝经济”,从“小区井盖的分布”到“中美小学生作业比较”,孩子们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郑瑞芳更是累计13个小时听取了91位班主任的汇报。孩子们的研究成果,让她兴奋不已。她说,“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留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空,他们所展现出的能力真的超出我们的想象!”

 只要是对孩子发展有益的事,郑瑞芳从来都是毫不犹豫的。她大胆推行让六年级学生赴上海毕业旅行。一路上,孩子们成长了许多。他们细心照料发烧的小伙伴、与上海同学真情交流、在城隍庙为家人买特产,为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甲流”爆发时,附小的学生将代表中国小学生去美国参加“世界第30届头脑奥林匹克”总决赛。考虑到孩子们既能出国增长见闻,又能冲击国际比赛奖项,机会难得。作为校长,郑瑞芳最终决定顶住各方面压力,同意孩子走出国门。

 郑瑞芳还对考试进行了大胆改革。她打破了一张试卷定等级的做法,针对一年级学生,她采取了“智力闯关”的形式。学生可在家长陪同下,自主选择难易程度,孩子们克服了对考试的恐惧感,有的孩子新学期一开学就问老师:“什么时候还考试啊?”二至六年级的孩子则可以免试,还可获得奖学金。为了让学生爱写作业,郑瑞芳引领教师们“让作业可爱起来”。作业被分为“基本套餐”和“营养套餐”,学生可自主选择,让学习真正成为孩子的乐趣。

 在人大附小有一句名言:“说错了都要理直气壮”,它清晰传递了郑瑞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击孩子积极性”的教育理念。对于特殊儿童,郑瑞芳不抛弃、不放弃。她挤出空间为他们建设了资源教室,招聘教师进行干预训练,关爱每一个孩子。在人大附小这样一所4000人的学校,她用无歧视的爱包容着所有的孩子们,这种行为感动了领导、老师和家长,她也因此被北京市评为特殊教育先进个人。

 在孩子们的眼里,校长就像明星一样受欢迎。无论郑瑞芳走在学校的哪个角落,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地喊“校长好”,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背后,是孩子那份阳光快乐的心情,更是他们对校长的认同和喜爱,奖励与爱戴。

 用“关心”温暖教师心灵

 “亲爱的郑校长!您的祝福是我生日最最厚重的礼物呀!我像一个孩子似的笑着跳着激动得流着泪水,把您的祝福读给我的爱人和我的父母听,让他们也分享我的幸福!……学校是我的家,有您这样的亲人是我三生修来的福气!”类似这样的短信,郑瑞芳收到了太多太多。无论有多忙,无论在哪里,每逢教师过生日,她都会精心编写一条祝福短信发给他们,她用一颗诚心让教师们享受着事业的幸福。

 “在我心中,学校是一个家,老师和孩子们,是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郑瑞芳真诚地说,“老师们把我看成是这个家的主心骨。我感激这种命运,更珍惜这种缘分。”所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身心是否疲惫,见到每一位师生,她都要把自己最真挚、最灿烂的笑容送给他。让“家人”永远带着阳光的心态工作和学习。

 为了践行“教育教学质量不变”的承诺,面对学校规模迅速扩大、生源多、师资不断增加的现状,郑瑞芳在迁入世纪城新校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的科研成长、注重教师的人文关怀,打造幸福成长的教师团队。

 教师的全员专业提升是郑瑞芳一直关注的问题,她先后组织邀请30多位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各界名流来校为教师作报告,将培训扩展到理想信念、金融经济、法律常识等各个领域,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了特级教师引领课、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调入教师亮相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近年来,学校承担、教师参与了10项国家级课题,1项北京市课题,4项海淀区课题。为了进一步展示教研组的团队研究能力,她与教师们还创造性地尝试了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教研组发表课。全组教师共同参与选题和备课,共同走上讲台,展示集体智慧研究成果,体验团队创造的幸福成就感。作为校长,她每学期仍然坚持听课近百节,实现了与教师共同成长。

 在人大附小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过年老师不许去领导家拜年,领导要去老师家拜年”。这条小小规矩,却大大地折射出郑瑞芳注重人文关怀的理念。多年来,郑瑞芳带领党政工团一行,南征北战,先后走访了124位教师的家,以心换心,感动了所有教师和他们的家人。她创造每一个令老师难忘的节日,带给他们惊喜与温暖;搬迁后,她为家远的老师开设了4路班车;教师俱乐部给老师们带来了健康和欢乐。同时,她还提出“前人栽树前人也应乘凉”的理念,组织退休老师们赴日本考察,满足了老教师走出国门的愿望,回来后编印了《退休老师东瀛之行》画册留作纪念。老师们感慨地说,“学校像家一样温暖、幸福,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学校,誓为知己者干。”

 在郑瑞芳的引领下,学校教师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正如男教师在郑瑞芳创办的学校首届“男教师节”后感言,“感谢校长为学校所有男教师精心筹划的11·8男人节,让每一位男教师感受尊重!到人大附小近7年了!附小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是您和附小给的。感恩并快乐着!”

 用“慧心”谋求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是摆在每一名校长面前的首要问题。对此,郑瑞芳有着清晰的思路和富有成效的实践。她积极倡导丰富办学思想的新内涵、创新组织机构的新举措、提升教学领导力的新制度、学生学业评价的新方式、校园节能环保的新思路、优质资源共享的新探索、家校合作共赢的新途径,这些办学的创新之举,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多年来,郑瑞芳以“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办学指导思想;以“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民主办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以“优良校风、优秀师资、优美校园、优越设备、优质管理、优异成绩”为办学模式;以“争创世界一流小学”为办学目标;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德育环境,形成了“全员参与、团队竞争的德育特色”;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学环境,形成了“负担不重质量高”的教学特色;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素质教育办学特色。

 为了使学校的发展目标成为教职员工的共同愿景,郑瑞芳积极倡导每一位教师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出“个人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教师成长档案”,激励教师岗位成才、追求卓越。迁入新校舍后,她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鼓励每一位教职工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发表意见。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人大附小“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学校的五年发展目标——到2010年,使学校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素质教育优质品牌学校,为“争创世界一流小学”的办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在海淀区连续4年的五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中,学校都处于优质校领先的行列。学校先后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操场扩建改建工程,实现了对社会的承诺,建成了师生盼望已久的“水艺芳”、“学术苑”和“蓝天阁”,改善了校园环境、教师的办公环境。

 看到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老师和家长们无不感叹郑瑞芳拥有一颗充满大智慧的教育心。大家纷纷感言“有了她,我们就有主心骨。有了她,我们在附小感到无限的希望”。可以说,她让孩子们的智慧得以启迪,让教师们的职业生涯充满幸福,让学校的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这就是郑瑞芳,一位被大家称为“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好校长”。这种魅力源于她把自己全部的才智与真情,全部的精力与心血都倾注在这个她热爱的校园里。而今,她依然在这片充满奇迹与梦想的教育沃土上执著地耕耘着。因为,她的心在这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