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既是闲聊,说者无心,也就无丝毫修饰。但笔者从她说话的语气表情、内容中捕捉到以下信息:1.卉原中学教职工每个人、甚至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都是不一样的;2.卉原中学每个人每个月挣多少钱不但自己知道,别人挣多少钱大家都知道;3.卉原中学教职工间收入差距巨大;4.令笔者震撼的是:如此巨大的差距,她言语之中竟没有丝毫的怨言,她情感上完全认同这种差距!

  笔者问她“还不到发工资,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工资,还知道别人的工资?”她说:“基本工资大家都一样,2800元,然后你干了什么工作,什么工作干得怎么样,每一项加多少钱都是明文规定的,比如何老师,担任班主任,津贴700元,本月班级考评获一等奖加400元,课时数48个加480元,教案数20个再加300元,晚自习辅导10次再加800元,担任教研组长再加400元,这个月出全勤再加200元……”

  加、再加、再加……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她说过一个“减”字!

  听到此,笔者似乎明白了,如此巨大的差距,她为什么没有怨言,为什么在情感上完全认同和接受,这是因为每个人不但知道自己挣多少钱、别人挣多少钱,每个人还都知道自己为什么挣这么多,别人为什么挣那么多。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这个“为什么”公平合理!

  何老师说:“其实,拿到钱时那种快感不是钱本身,钱只是个数字,这个数字除了它的经济意义之外,更令人愉快的是,它是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这个评价是所有人都认可的,所有人都认可的评价,比领导表扬、比颁发奖状、比颁发几万奖金更令人踏实愉快”。不少老师还打了一个比喻:“我拿到钱的感觉,就像我的学生拿到考试卷的感觉,钱数就像考卷上的分数,你当过学生,你知道得了满分什么心情,得了低分是什么心情!”

  也正因为钱数是人人都知道的,人人都认可的,你不必怕同事间的不满、嫉妒;你不必去取悦领导,这里完全没有“潜规则”,你只管多做、做好。

  在卉原中学,除了上述工资中这些“加法”项目外,还有不少“加法”项目,如《卉原中学先进备课组评比办法》、《卉原中学优秀班级评选方案》、《卉原中学学生评教奖励办法》、《卉原中学联考奖励方案》、《卉原中学教师综合考评及奖励方案》、《卉原中学巩固率奖惩方案》、《卉原中学高考奖励方案》、《卉原中学教改评优课评分标准及奖励方案》、《卉原中学教改先进个人评选方案》、《卉原中学高效课堂奖励办法》等,每一个项目后面,都对应着一个“+号”。另一项奖励也十分值得注意,就是《卉原中学高效课堂奖励办法》,该办法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质疑,大胆展示制定的,每年奖励总额也达到近100万元。

  在众多的办法、规定中,笔者也找到了一个作“减法”的规定:《关于从严处理教师语言暴力的规定》,根据规定,教师对学生施用语言暴力,罚款300元,通报全校。这个规定是根据一项学生问卷调查出台的,卉原中学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问卷,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经历的、最反感的10句教师语言,根据问卷,整理出了300多句教师暴力语言,并整理成册,发给教师人手一册。

  笔者问秦海山:“为什么肯用这么多钱奖励老师和学生?”秦海山回答的非常简单也非常轻松:“本来我办学的初衷就不是为了赚钱!”

  笔者又问:“在管理中,你为什么多采用加法而很少采用减法?”秦海山说,诸如《禁止……的处罚规定》,规定的是教师不能突破的底线,是最低要求或者说是基本要求,而加法达到的是激励师生主动自发地追求更高目标,不断超越自我,如果教师只是以底线要求自己,学校不可能办好!

  那是高考之前,站在卉原中学校园,突然感觉有一种很强的“气场”,这个“气场”的“气”,是一股蓬勃的正气!突然想到另一个时下特别流行的词:“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在这里,墙上,院子里,虽然没有“弟子规”、“三字经”;虽然临近高考,也没有“拼尽全力考大学”、“分数改变命运”之类司空见惯的标语,但你随时都能感觉出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个人——教师、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内心突然生出一种感悟:润物细无声——这应该才是文化——你能强烈的感受到,不一定能看到摸到!这种文化不是“建设”出来的!那些一眼能看到、摸到的“文化”,大多是为了“文化”而“文化”的“伪文化”!

  教学管理

  假如说你来自火星,突然被扔到中国,你可能被扔到北京、河北、西藏的任何一个地方,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国去的使命就是要上中学然后参加高考,上大学!如果你想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你一定想被扔到北京,但问题是你被扔到这3个地方的概率是一样的,你怎样设计一个让北京、上海、西藏都认可的公平的分数线确定方法?

  这个假设的情景不是笔者发明的,是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发明的,他写了一本厚得吓人的书,专门论述公平和正义。

  这说明,公平,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其实,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卉原中学,由于秦海山爱算“加法”,每年的各种奖励很多,收入高的和收入低的、教语文的和教数学的、搞行政的和教课的,大家都认为公平,秦海山是如何解决这个世界级难题的?

  卉原中学与当地的承德一中等几所学校有一个联考制度,每学期末举行一次联考,他们根据联考成绩奖励教师,多的能达到万元。《围场卉原中学联考奖励方案》将奖项分为年级学科成绩奖、班级成绩奖、班级进步奖。每项奖励都有一套评价方法并对应一定的奖金。其中,评价方法的设计,是奖励是否公平,能否准确地反映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低,大家能否心服口服,从而起到激励作用的关键。以“年级学科成绩奖”为例,学科名次计算除考核优秀率、优良率、及格率这些“硬指标”外,标准平均分便成为了另一个决定因素。为什么要设立标准平均分,秦海山说,不同学科的分值不同,难度不同,无法用原始分数对各个学科进行比较。计算出标准分,就能把不同学科放在一起一比高低。可以看出,标准分的计算,决定着评价的公平和科学的程度。为解决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时遇到的不同学科的满分分值不同、不同学科的试题难度不同和不同学科特点不同这三个问题,卉原中学将原始分经过统一分值、调整难度、调整离散度等三步调整得到标准分,并利用标准分代替学生原始分来统计综合值,各不同学科参考学生的分数已经消除了各学科间的难度、区分度差别。而不同学校或班级的综合值的差别只决定于学生水平和教学质量,当学生群体相同(如同一学校、同一班级)或群体水平相当(如各类平行的班级)时,综合值可直接体现教学质量。

  这个创举,把教师间、学科间教学质量高低的评价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的几位——这使得所有被评价的老师都心悦诚服地认为,这个评价是公平的!

  这样的创举,在卉原中学还有很多。

  老实说,与各县一中相比,卉原中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并不高,但感觉他们有一股特别能战斗的“士气”,这股士气来自他们的“心气”,感觉每个人的“心气”很顺,“心气”很高,工作有热情,有激情。

  秦海山说,私立学校与公办学校不同,公办学校教师有“公办教师”身份的约束,有“铁饭碗”的吸引力,因此,公办学校拥有一支较稳定的、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私立学校既没有身份的约束,也没有铁饭碗的诱惑,靠什么去吸引教师,去建立一支能攻坚能打硬仗、打胜仗的教师队伍,凭什么让教师心甘情愿地冲锋陷阵?!

  姜海华,来自河南的一位年轻教师,之前,她在郑州市一所很有名的私立学校当老师,她决定从繁华的郑州来偏僻的卉原中学,原因仅仅是因为从卉原中学的网站上看到了一则对学生处分的公告,某同学因为多次抽烟,被劝离校戒烟。当时她正为一件事气愤:他的班上一位学生去国外读高中了,学校因此扣了她的工资,她去找学校,学校竟告诉她,不管什么原因,学生只要进了校门,就要留住,留住了学生,就能收学费,学生走了,没人交学费了,学校损失了,就要扣班主任的工资。看到卉原中学的公告,她立即给校长秦海山打了个电话,秦海山说让她过来看看再做决定,她过来一看就没有走。她说,卉原中学治学非常严谨,这样的学校才有生命力,有生命力才有吸引力。

  于泳水,高三年级主任,他原来在一所县办农村中学当数学教师。2001年,他月工资只几百元,卉原中学给他每月2000元的工资,他就来了,后来外地一所私立学校给他开出了每月4000元的工资,他就走了,再后来,他又回来了,回来的原因,他说是因为一种感觉:“在外地总有给别人打工的感觉,在卉原中学感觉在给自己干,虽然我不是学校的股东。”他说:“外地那边是一个大老板投资办的,卉原是一群老师办的。”“有什么区别吗?”笔者问,他说:“有,比如外地的那个老板很有钱,但舍不得掏钱把学校的操场修成塑胶;卉原没有那么多钱,但舍得一下拿出1000万元,把初、高中两个操场修成塑胶;老板很有钱,但你总觉得有危机感,感觉不定哪天就垮了,自己前途未卜;在卉原,总有一种自豪感、踏实感,感觉学校蒸蒸日上,自己也没有后顾之忧,学校把教师退休以后的事都安排好了!”现在,于泳水月工资在8000元左右,加上高考奖等奖励,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元,他说:“我这后半辈子就交给卉原了!”

  路静,河北保定人,她的经历更传奇,她和爱人都是师专毕业,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后来经过严格选拔,千辛万苦,两口子才都转为公办教师,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修成正果、捧上了铁饭碗的时候,两口子又一起辞职来到了卉原中学。路静说,当初转公是为了铁饭碗有保障,后来辞职也是因为有保障。她说,那是2007年,她和丈夫每人月工资都是700多元,她要供自己的妹妹念书,父母年岁大了也要养,丈夫也要供弟妹念书,也要养父母,自己又要养孩子,两口子1400多元实在不够花。有一天,他直接给秦海山打电话,问“给我开多少钱?”秦校长说:“先不说钱,你先过来看看。”她就来了,在回去的路上,她就迫不及待地给丈夫打电话,让丈夫写了两份辞职报告,两口子一起来到卉原。路静说,学校办得好,就有保障,又能多挣钱,就把铁饭碗丢了。她说,自己没有为他人打工的感觉,觉得是在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