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教育交流“双向车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新闻学院传播学系2009级学生项俊已参加过两次交流。大二暑假,他去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读了为期5周的暑期课程,学习即兴演讲和东亚哲学两门课,可以转换为复旦大学的学分。第二次是大三上学期,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交流了一个学期,选读了国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偏学术性的课程。

  在美国暑期交流期间,项俊感触深刻的是,与同学交流时一定要主动勇敢,他们都非常友好。另外要增加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进而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近年来,复旦大学出境交流学习的学生人数呈快速增长势头,2012年,通过协议出境访学的学生有2316人,几乎是2005年人数的3倍。出国项目包括学期学年制交流项目、双学位项目、实习项目、暑期课程项目等。目前,与复旦大学有学期学年制学生交流合作关系的高校已达150多所,学生前往学习一个学期至一个学年,无需交纳额外学费,或者可获得全额奖学金。

  如果加上学生自主联系而非校际交流的短期出国学习,则人数更多。复旦大学推出非基于协议的个人访学项目,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国外高校,前往游学。外事处、教务处共同列出一个自费留学指导性名单,包括全球排名前50名高校、部分合作伙伴高校等总共165所,本科生自费前往这些高校,所获得的学分可以转换为本校学分,由此为学生开辟更广的游学路径。

  对于学生出境访学的费用,复旦大学提出了“三个一点”的解决办法:学校争取一点,学院补助一点,学生承担一点;在与外方谈判确立项目时,多为本校学生争取利益,争取各类基金和广大校友的赞助,筹划奖学金助学金。

  复旦大学外事处处长朱畴文介绍说,目前,学校30%的本科生可以在4年期间出国出境交流学习;在所有出境访学的学生中,有30%的学生可以得到赞助,不久受益学生有望达到50%。

  当初项俊去美国进行暑期交流,得到了来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基本可以覆盖学费、路费、住宿费、生活费;去香港交换一学期,无需交纳额外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则获得了校友资助。项俊说:“两段游学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的大学生涯更加绚烂。”

  发挥学院办学热情以机制创新保交流长效

  引学生进来,送学生出去,总体谋划的是学校,具体操作的则是院系。复旦大学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热情,以机制创新确保国际交流高质长效。

  2003年,复旦大学成立留学生处,举全校之力做留学生工作。学校层面加大政策制定力度,同时提高院系在开展留学生教育中学费收入的比例。学校规定,接收留学生学费的70%归院系所有,学校只拿30%。对于这种七三开的学费分配方式,杨增国说:“以前留学生教育的学费大头在学校层面,我们舍得放给学院,这样一盘棋就下活了。”2012年,复旦大学派出学期交换生897人,其中学校项目占57%,学院项目占到了43%。

  留学生多了,规范管理显得越发重要。复旦大学留学生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趋同管理”。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去食堂用餐,而没有把留学生集中起来单独上课或设立专门的留学生餐厅。研究生写毕业论文,用中文写要有英文摘要,用英文写要有中文摘要,最后都需参加答辩。

  送学生出去访学也一样,既有学校层面的项目,也有学院层面的安排,各个渠道都能让学生参与海外交流,并把学分换回来,成为学历学位教育的一部分。比如,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文学院、管理学院,2012年出国出境交流学习的本科生比例达到或接近90%,远远高于全校平均比例。

  在各种出境学习项目中,学期学年交流最受学生欢迎,但机会毕竟有限。复旦大学大力推动与海外高质量高校合作举办暑期班,既不影响学生在本校的学业,也得到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学生在美国众多知名高校的暑期课程中选修学分课程,诸如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可以集中学习几门课程并获得学分。同时,复旦大学努力把海外先进课程引入学校,让两方的学生共同上课。比如,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办暑期学校,同时派教师面向中美双方的学生开课。这样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暑假,却营造出一种小而精致的国际化氛围。

  留学毕竟需要一定花费,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承受得起。复旦大学提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同样拥有参加国际交流的机会。2011年,复旦资助31名经济困难学生出境访学,总金额70万元;2012年则资助82人,总金额达163万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