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三梯次”校企合作推进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表1

  从2003年第一次与一汽丰田合作,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汽车专业人才的校企合作已走过十年的历程。这十年中,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发展创新,通过企业为学院提供资金和教学设备,学院为企业输送优质学生资源,开展员工培训等形式,实现了校企之间的双方共赢。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结合,打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一、分类定层,夯实校企合作改革创新基础

  (一)汽车行业“四型”企业分析

  校企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双向的选择。合作的动力与深度一方面取决与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活力,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所属的行业性质、企业规模、文化战略等因素。十年的校企合作经验表明,建立在对各企业的分类定层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方能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一型企业:具有远大发展战略型企业,企业处于发展的稳健期,企业进行文化理念设计,文化扩张和全面形象管理,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精神基础。合作重点:做文化;企业合作投入大,平时感情联络频繁。

  二型企业:市场扩张型企业,企业处于发展的成长期,企业快速发展、市场处于扩张阶段,企业规模也在上升。合作重点:做培训中心;企业合作投资较大,注重员工培训质量。

  三型企业:平稳发展型企业,企业处于发展的成熟期,企业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渐渐淡薄,企业组织和流程僵化日趋严重,规模趋于平稳。合作重点:做订单班;注重订单班在企业的就业率和留存率。

  四型企业:短视型企业,企业处于发展的创业期,企业在这一时期力求在市场中求得生存,组织的控制由企业内的个人来监督。企业文化就是老板个人文化。合作重点:做招聘会。

  (二)基于“四型”基础的“五类”校企合作分析

  表1 按合作内容划分的五类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项目的检验标准是:该项目①是否有助于提升师资队伍水平;②是否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③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④是否有助于提高就业质量。

  (三)“三梯次”校企合作分析

  汽车维修类校企合作,可以建立一个“三梯次”校企合作模式。即建立与世界顶级汽车企业的文化交流型校企合作联盟,建立与生产型企业合作的培训中心,建立与本地大型集团的“政产学研”联合体。

  二、因材施教,引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一)招生组班,探索自主招生新路

  中德SGAVE实验班通过对报名学生的高考分数、生源等方面综合考评,预选出100名学生,参加理论与操作的能力测试项目。通过测试,选拔出前35名学生作为候选人员,其中前25名直接进入实验班,第26至35名的学生参加面试环节,从中选拔出5名优秀学生和之前的25名学生共同组成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分院首届中德汽车实验班。中德汽车职业教育SGAVE项目实验班将采用“双元制”(Two-Dimensions)理念办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负责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实验班将在政府、企业与学校三方面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培养“专深型”人才。

  依托“三梯次”校企合作,改革了学生进入订单班级的模式,让学生更早、更深入地接触到企业文化,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品牌学习和就业。

  (二)招企入校,共建人才共育格局

  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最好的方法。真正的校企合作,应该是跟掌握最先进技术的企业合作。

  “与源头企业合作,回馈下游企业”,“在源头取真经,向终端布真道”,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双赢”。构建“学生技术超过企业——学生得到企业尊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师资接受源头企业培训——学生技术超过企业”这种良性闭环。

  招企入校,关键在于招纳掌握最先进技术的企业入校,培育一流的师资,从而使学生掌握一流的技术。“三梯次”校企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招纳什么企业,解决什么问题等疑惑。形成“校企双体、人才共育”的局面。

  (三)招术育师,引发师资培训新法

  高技能人才创新性培养,关键在师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要坚持师德为先,强调教学为主。此外,作为职业院校的管理层,还要坚持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强调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坚持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院校的唯一途径,也是实现“技术、教育、就业”三同时的重要举措。

  依托“三梯次”的校企合作,如中德SGAVE、T-TEP、一汽大众TQP、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长安福特STWP等6个合作项目,培养24位以上教师。使他们固定参与校企合作,长期接受企业培训,接受汽车维修的最前沿技术。使得教师不仅能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技能竞赛指导工作,而且能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多国汽车品牌培育教师们的国际视野,培养符合职业院校需求的双师型“大师”。

  三、文化融合,突显职业教育活力

  融合“三梯次”企业文化,推动汽车专业文化建设。汽车专业文化建设,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层,重在融合企业生产氛围,树立良好的学院形象,包括美化、优化校容校貌,提升物质技术基础等;第二层是行为层,重在融合企业的管理理念,提升师生的行为规范;第三层是制度层,重在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开展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规章制度;第四层是精神层,这是汽车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汽车维修企业员工的最大问题是忠诚度问题,因此,高校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君子”文化,明确汽车专业所奉行和追求的价值观念外,还要塑造学生优良的职业素养,多角度进行汽车专业“君子”文化的教育和养成。“君子”文化建设要想长期稳定的传承下去,必须用企业文化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现“教学”和“职业”的有机融合,使“用人”和“育人”相协调。

  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下,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进入4S店以及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大大增多,许多学生在实习期后即被企业录用。近日举行的大型招聘会吸引了120余家汽车与营销类相关企业前来招聘,其中德系汽车企业有40余家,占到全部招聘企业的1/3,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比将近10∶1,学院培养出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得用人企业的肯定。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怡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