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枝头变“凤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管少英

  杯子一定要是圆柱形的吗?拿鸡蛋去撞地球会产生什么结果?按照常规思维,类似的问题不值得一问。然而,湖北省襄阳市二十五中的学生不仅问了,还问出了名堂,发明了方形茶杯、三头手电筒、走马灯等非常有创意的东西。截至目前,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已经有200多项学生发明创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05年前,这所学校还是当地人心中的“城区薄弱学校”,声誉差,生源流失严重,教师人心涣散。2005年秋季,该校小学一年级只有70人报名。

  如今,8年过去了,这所学校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学校,先后有700多名学生获得科技创新大奖,荣获“全国百佳创新型学校”等多项荣誉。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学校2005年开始推行的创造力教育

  走进襄阳市二十五中,犹如打开一本科技创新的“大书”。学校巧妙利用橱窗、文化长廊、班级文化视窗等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渗透科技知识,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每个班级都建有科技角,陈列学生的科技作品和创意;发动学生为班级取“科技名”;把绿化带变成“植物百科全书”,让学生为学校的植物办“身份证”等。

  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实现了课程化、常态化。2010年,该校总结创造力教育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小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编写完成了《小学生发明创造》和《中学生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系列校本教材。从2011年起,在小学、中学两部开设创造发明课程,小学阶段每周2节,中学阶段每周1节,让学生通过学习,完成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校本教材主动发现问题,尝试制作、体验感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以小爱迪生少年科学院为平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爱迪生少年科学院设有科学实践探究部、小发明小制作部、科技活动实践部等部门,聘请了清华大学博士生、本地专家学者担任校外辅导员,每个同学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生活即教育”。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发明创造。八(4)班学生邹雪,看到下雨时妈妈的裤子总被淋湿,她仔细观察,发现是雨衣下摆紧贴在裤子上造成的,于是就做了一件下摆带圈的雨衣送给妈妈,有效解决了裤子淋湿问题。这个创意在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创新实践成果的平台,从2006年起,学校每年5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活动,安排科普宣传、科普讲座、鸡蛋碰地球、科幻绘画作品展示评比等多项活动,同学们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制作出一件件充满创意和智慧的科技作品,不断涌现出“小小发明家”、“金点子大王”等。

  为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创造力教育实践活动,2005年,学校与市科技馆结成襄阳市首个馆校共建单位,经常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声光电科技模型,聘请科技馆工作人员为校外辅导员,指导科技创新教育。2008年,襄城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在该校建成,设有绿色实验室、碳足迹展示室、新能源开发及利用探究室等专用综合功能室,可容纳千名学生同时参加活动。学校还曾邀请4名院士进校园,学生当面向院士请教关于学习方法、科学理想等方面问题,深受鼓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