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儿子去支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郑艳丽在给梁楼小学三年级学生上课。 于金龙 摄 郑艳丽回到临时住处,和孩子们一起洗菜做饭。于金龙 摄

  我的孩子需要我,但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我哪个都放不下啊!

  ■特约通讯员 于金龙 王键

  6月4日中午放学后,支教教师郑艳丽回到自己在支教学校的临时住处,自己班上的几名学生和她的儿子曹正正在洗菜,准备做饭。她放下东西,也加入阵营,和孩子们边聊边干活。

  2010年,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相山路学校的教师郑艳丽选择到离家20多里的梁楼小学支教。支教期间,她和支教学校的师生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尊重和爱戴。

  2012年秋,两年支教期满,郑艳丽的儿子曹正6岁了,到了读小学的年龄。这时,她毅然放弃城里优越的环境,有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她说:“儿子,咱们一起去支教学校,你在支教学校上学。”

  郑艳丽说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我的孩子需要我,但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我哪个都放不下啊!”

  郑艳丽的丈夫在矿上上班,一开始,他对放着市区好学校不读,让孩子跟着妻子去支教有所顾虑,但郑艳丽最终以“带孩子方便”为由努力说服了丈夫。

  淮北市区到梁楼小学不通公交车。第一个支教期内,郑艳丽每天要很早起床,骑自行车近一个小时,冬天寒风刺骨,夏天汗流浃背,她都咬牙坚持,还乐呵呵地跟同事说骑车可以锻炼身体。去年,丈夫心疼她,给她买了一辆轿车。这样,她和儿子再去学校就方便多了。梁楼小学也为郑艳丽母子在校内安排了临时住所,添置了简单的炊具和生活用品。

  “支教学校就是我的家,学生们也很听话、很省心。”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梁子龙1岁多时,父母因车祸去世,爷爷在外地打工,奶奶独自带他。由于缺乏管教,梁子龙调皮捣蛋,但郑艳丽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他,从城里买课外书送他,让儿子和他一起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还为他尽力争取各种资助。现在,梁子龙学习刻苦、表现优秀。

  梁楼小学校长董芝美说:“郑艳丽在我们这里支教,从来没把自己当外人,经常提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学生们也特别喜欢上她的数学课。在中心校举行的统一测试中,她带的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们学校经常收到学生家长写给她的表扬信呢。”

  梁楼小学地处采煤塌陷区,正在搬迁过渡期,条件异常艰苦,教室和办公室都是周转板房,冬天冷,夏天热。当别的老师问她能不能吃得消时,她笑着说:“跟你们始终在这里默默奉献相比,我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