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家长该怎么做
生活中,经常看到家长这样批评孩子:不问缘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批评孩子时给孩子贴标签、翻旧账;用恐吓、威胁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虽然这些方法可能一时奏效,但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无法真正地让孩子懂得道理、学会生活。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错误”?如何让孩子自己学会修正自己的行为?如何通过艺术地批评孩子,促进亲子双方的思考和成长?这些,都是“批评”小事中的大道理,值得家长静心思量一番。
■安琪
在做妈妈以前,我的脾气不太好,经常会情绪失控。可就是这样一个脾气火爆的妈妈,在近5年的养育女儿妙妙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对她发过脾气,更不用说“咆哮”和体罚。一次,堂姐来探望我,看到我和女儿的相处,忍不住惊呼:“妹妹,你的臭脾气怎么在女儿面前收敛得如此完美?”
“堂姐,你不知道吗?爱能完善一个母亲。”爱能完善一个人。在这几年的光阴里,我对女儿妙妙能赏识就赏识,但的确该批评的时候也不会放纵她。随着妙妙一天天地长大,她的自主意识日益加强,我也在和她的交流中反复思考:我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究竟该怎样批评孩子,才能在保护孩子心灵的同时,让她靠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修正并完善自己的行为?
控制情绪,杜绝体罚
这点我做得不够好了,印象中我应该“打过”一次妙妙的小手的。记得一次晨妈问我有没有打过妙妙,紧接着又问我:“打了后有用吗?”我回忆后,回答:“真没什么用。而且事后我自己很后悔,觉得自己挺没用,也伤害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对孩子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无非就是当时热血冲头,无法自制。所以家长一方面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平时要多动脑筋,想一些化解亲子冲突的办法。我之前在加拿大时的房东太太,也会被孩子气到无法自持,但我从没看她动过孩子一下,每次她情绪非常激动时就会对孩子说:“到你自己的房间!我们都好好想想。”我觉得这种“冷处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孩子到房间里去反思,即便孩子还没能力进行反思这一项活动,但他也一定有心理活动;而对家长来说,从和孩子的针锋相对中抽身,可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也是普通人,也有生气的权利,家长也不必给自己太多压力,因为生气责备自己。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并和孩子一起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当我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用积极的鼓励代替指责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思想却很丰富。有些事情我们并不需要用命令和指责的口气去表达自己的不满,相反,积极的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美好的愿望,唤醒孩子想做一个好孩子的心理动机。而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内在动机,是他能够建立长久行为模式的前提,并从一件小事中获得受益终身的经验。还记得有一次陪妙妙跳舞的时候,小脚的动作有点让老师不太满意。老师并没有直接说“妙妙,你的脚的动作错了”或者“你的脚应该这样放”之类的话,而是很委婉地说:“我刚才就说过,我最喜欢妙妙的小脚了,笔直得像一支铅笔一样。”妙妙一听,马上把自己的小脚伸得比开始还笔直。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就很懂得批评的艺术,她的初衷是想说妙妙脚下动作错了、想请她改正,可是却让小姑娘听起来好像在表扬她一样。回家的路上她都很高兴,到家里就告诉家里人说杨老师很喜欢她的小脚。倘若我们家长,都能像这位老师一样,用积极的暗示鼓励孩子克服自己的困难和局限,就可以让孩子不去因为自己的不足自卑,而为自己的努力自豪。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每当家长想要指责孩子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如果用鼓励可以让孩子主动地、乐观地做出改变,而指责孩子只会加深双方的矛盾和误会,并直接否定孩子想要改变的愿望,我们究竟该采取什么方式?答案很清楚了,家长朋友,你会如何选择?
启发孩子自己思考问题
很多时候当孩子犯错了,父母就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以下这些话:“你怎么又这样?”“我不是说了要你小心点吗?”“你再这样的话,妈妈不喜欢你了。”……不过扪心自问,我很少说这些感情色彩很浓的话。首先因为说了不仅没有用,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点是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的,“指责孩子,就会剥夺孩子从内心反省自己的机会,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启发孩子自己思考问题。”
尽管妙妙的习惯还算不错,但是她毕竟只是个小孩子。想想我们家长有时候都会管不住自己,更何况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妙妙也会玩了玩具不去收拾,也会回家脱了鞋子不摆放整齐,也会偷懒而直接把垃圾丢在桌子上……回忆一下这样的情形真的不少。这个时候,我不会选择去正面批评她,只是叫住她:“妙妙,看看玩具是不是要回家了?妙妙,看看你心爱的鞋子怎么这样东倒西歪了?妙妙,你看到桌子上的垃圾吗?”妙妙回家的时候,因为急着要玩而不愿意洗手,我会说:“妙妙,你看看你自己的小手。”她就会看看自己的小手,我就问她:“感觉脏吗?”她就说:“脏。”然后我就说:“是啊,妈妈仿佛看到小虫子要爬到你嘴巴里,然后到你的肚子里去了。那你该怎么办呢?”妙妙想想,就走到洗手盆前乖乖洗手去了。
当我们指责孩子时,孩子会觉得不被理解、不被尊重,也觉得犯错误、改正错误不是自己的事情;当我们相信孩子、启发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思考、分析,客观地看待问题。
“请”孩子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改变自己的观点,不要把孩子当做“麻烦制造者”而是“问题解决者”,就会发现孩子很愿意把事情做好,并且他们的能力也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个方法是我和几位外国家长相处的过程中学到的。他们说“请”比说“不要”的频率要高得多。其实这不仅仅是语言的不同,更是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为什么我们首先看到问题的负面影响,而不能从正面解决一个问题呢?当我发现女儿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我尽可能地做到避免说“不要”,而用“请”来代替。比如当她把碗落在桌上忘记收拾的时候,我不说:“不要把碗落在桌上。”却说:“妙妙,请你把碗放到厨房去,好吗?”换位思考后,妙妙每次总是欣然接受。请孩子自己做正确的事情,其效果远远大于禁止孩子做错误的事情,并且也会让孩子更愉快、更自信地成长。
批评有如赏识,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精髓,往往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就在孩子的平凡却灵动的生活中。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体会出教育中更真、更美的艺术之花。
链接
“三明治”批评法
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同时愿意积极改进的现象,称之为“三明治”批评法。这种现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层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和积极面;中间一层夹着建议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这样的批评方法,在亲子交流中同样适用。
运用“三明治”批评法,并不是生硬地包装批评,而是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家长不妨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育儿中,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这样做:首先是告诉孩子他做对了哪些部分,肯定孩子的初衷是好的;其次告诉孩子哪些需要改进并如何改进;再其次还要感谢孩子的倾听和合作,同时要告诉孩子父母永远爱他、支持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