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源下降,我们向定位与特色借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同时,多数高校的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生源下降,收入减少,但学校无法做出及时的调整,运行费用仍然居高不下,那么,学校很有可能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健康运转。

  生源下降给高校带来了变革的压力与机会,让高校不得不认真思考及应对,并积极去改变,而这种压力,往往比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来得更迫切。笔者认为,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及应对。

  一是学校要注重办学的定位与特点。办学的定位与特色,实际是一所学校立足的根本。但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并不真正关心定位与特色,存在千校一面的实际问题,即专科学校努力办成本科的浓缩,目标就是升本,本科学校的目标与榜样则是“211”高校,“211”高校努力的目标则是“985”高校,“985”高校学习的榜样则是北大与清华。当考生与家长有了充分的选择权,招生计划无法完成时,办学特色与质量就成为一个最直接与实际的指挥棒。也只有在这种压力下,学校才有最真实的动力去做变化与调整,去认真思考学校的定位:我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做一个研究型大学?我要去做一个有什么特色的应用型大学?我所开设的专业是否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教授的讲课能力如何?而不是盲目攀比科研实力与经费。

  二是学校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高等教育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的背景下,学生从入口(招生)到学习过程中(在校服务),乃至最后出口(就业)过程中获得全方位服务才有可能真正被重视。原因也比较简单,教育是讲口碑的,你的毕业生与在校生都是你最重要的传播者,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生存与地位。

  三是学校要增强品牌意识。受传统文化与卖方地位的影响,高校在对自我营销上一直是排斥的。当高校不得不面对考生与家长的挑选时,甚至抢夺生源时,对于多数并不知名的高校,就需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娴熟的市场竞争策略与手段,而不再只是简单、空泛的宣传而已。在这方面,早于我们面临生源下降危机的日本与台湾地区的高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四是学校应积极开拓新市场、新生源。在计划生育政策还无法调整的背景下,生源下降将是一个长期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在提高自身质量,办出特色的同时,高校还需要积极开拓新服务与新市场。一方面是做好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就需要在吸引国际生源上下功夫,吸引更多来华留学生。上世纪90年代,日本生源持续下降后,日本文部省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以吸引留学生。一般来说,一名国际学生,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是国内学生的3倍。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吸引国际留学生,不仅可以解决生存压力,更是一个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层次的重要路径与手段。

  (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