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的不仅是考试本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为了应对新考试的挑战,孙伟宏力图从教学模式改革上破题。他提出教学团队作战的构想,按照对口单招考试中,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4∶3∶3的考试比例安排教师教学,提高每堂课的质量。“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尤其要提高课堂效率,讲解要精,作业要清。”

  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陆群和她的团队立刻投入技能考试的准备当中。“省厅将技能考试的权力下放给了联考委,这给了招考院校极大的自主权。我们联合行业和企业专家,制定技能考试标准和题目,这样就可以招到一批优质生源,这也是高职院校最渴求的。”

  改革不能止步于考试本身

  经过6年的坚持,陆群发现,学生们在考试中的表现有了变化:“前几年,在电子电工考试中,有不少考生看不懂原理图,做不好接线、焊接等最基础的工作。今年,90%的学生都能达到中级工的要求。”

  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更锻炼了一支过硬的中职教师队伍。“对口单招考试的赛场上,教师水平高低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成长特别快。3年下来,一个青年教师就能成长为成熟的专业骨干。”

  江苏的对口单招改革赢得了一片叫好声,但改革并未因此止步。“与中职学校相比,高职院校拥有更多更新的设备、更好的师资。省教育厅希望通过考试改革,促进中高职融合,并借助高职力量提升中职教育教学水平。”刘克勇说。

  在省教育厅的倡导下,一些高职院校承担起了培训中职教师的责任。从2009年起,陆群的团队每年都会为全省参加电子电工类考试的100多所中职院校做一期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几轮培训,中职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有了提高。”陆群说。

  中高职学校都尝到了合作的甜头。近几年,中高职紧密衔接在江苏已经形成共识。这两年,省教育厅又将中高职课程衔接工作提上重要日程。一系列推动课程衔接的措施陆续出台:高校落实单招班级“三单独”,即单独编班、单独教学、单独评价;加强单招班级的课程改革,建设对口单独招生班级课程体系;加强单招班级的课改指导,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探索对口单招形式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对口单招的生源与普通高中生源的培养模式不同,优势也不同。我们试图引导高校区别培养他们,并形成中高职一以贯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培养出更多企业好用、社会认可、国家急需的各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沈健向记者描绘了江苏职教未来发展的蓝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