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九江学院——聚庐山灵气、蕴长江波澜、展鄱湖浩瀚
有一所大学,她有着千年文脉和优良传统;她历经一百多年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她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她培养的10万多名学子,贡献青春和才华,成为祖国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她就是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的九江学院。
千年文脉薪火相传
九江学院文化底蕴十分丰厚。1072年,周敦颐在庐山创办濂溪学堂,开启理学之先河。宋初,人们在庐山国学的旧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1179年,朱熹重振书院,一时群贤毕至,白鹿洞书院得以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具有千年历史的濂溪学堂和白鹿洞书院,给学校教育奠定了深厚的人文精神。作为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九江学院,其办学历史肇始于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护士学校。1952年该校改称为江西省九江市卫生学校,1958年升格为九江医专;原九江师专创建于1958年;原九江财专为解放军高等军需财专,创建于1981年;原九江教育学院组建于1985年。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门和江西省政府部门批准,上述四校合并组建本科综合性大学——九江学院。
合校升本以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励精图治、和衷共济,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一所学科齐全、培养体系完整的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现已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10多个省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等学术平台,与地方政府、企业、国内外大学合作交流日益活跃,成效明显。如今的九江学院犹如赣北大地上一颗璨灿的明珠。
立德立品培育英才
秉承“融通”理念,推动教改创新。学校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育人特色。学校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通、学科建设与专业教学相融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招生培养与就业创业相融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考研率逐年上升。
增强学生素质,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大赛、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等系列赛事中取得优良成绩。学校连续两次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校园管理及饮食服务等工作多次获得国家与省级表彰。
开展全员育人,铸就担当精神。学校把育人工作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当作大事来抓。在全校推行辅导员、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机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通过党团组织、课堂教学、网络传播、生活园区、社团活动等渠道,抓住学生成长中的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心理健康等关键环节进行热心指导,注重把学校的地理区位优势、学科建设优势、非物质文化传承优势和书院文化优势等丰厚资源,转化成育人优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0多万名九江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军工企业和其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无论是成为著名学者、知名企业家,还是作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工作者,九江学院学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资队伍凸显活力
实施人才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了“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策略,明确提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优化结构,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构筑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者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创造更好条件鼓励教师进修提高,采取了三项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一批。“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校先后聘请了100多位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院士、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二是培养一批。大力选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是引进一批。采取优惠政策引进了近200余名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学科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在1800余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有73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400余人;现有教师中,有研究生导师57人;有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等44人;江西省高校名师6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受聘为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程天民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等学者受聘为学校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打造特色
发挥学科特色,促进协同创新。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实施“质量工程”。学校积极利用九江地区“山江湖”(庐山、长江、鄱阳湖)的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一是积极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资源构建学科群。学校形成了以“陶渊明研究”、“陈寅恪研究”、“青阳腔戏曲研究”、“庐山宗教研究”、“白鹿洞书院研究”、“庐山旅游与建筑研究”和“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为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群体。二是积极对接九江沿江开发及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学科群。学校做强相关工科专业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带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企业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报关与国货运、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发展。三是积极策应省政府部门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建学科群。学校做强生态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学科,带动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湿地保护和水体生态修复等学科发展。
九江学院的“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博士后流动站,省级重点实验室数控技术与应用、系统生物学,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在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跨越发展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几年来,学校科研与教研工作多措并举,积蓄发展后劲。第一,注重对教师科研精神的培养,树立严谨治学、勤于思索、努力钻研、合力攻关、勇攀高峰的优良风气。第二,鼓励教师瞄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第三,充分发挥特聘教授的作用,安排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在特聘教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第四,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近几年,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每年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教学设施建设。目前,学校有各类实验室(中心)166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和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25个。有庐山实习培训中心等校内外实习基地200余个。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
2012年学校共有82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被批准立项资助,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近期有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得到资助。获得多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发表核心级以上学术论文800篇,获批国家授权专利33项。签订的横向合作项目有30多项,科研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
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百名博士与百家企业的对接活动。活动开展三年来,成效显著,影响广泛。
校园文化璀璨夺目
为保护和传承九江地区人文荟萃、多彩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积极对接湖口青阳腔戏曲、九江瑞昌剪纸、武宁打鼓歌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了一条高校与地方“联姻”、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新路。学校申报的《保护“非遗”,传承文明——九江学院大力开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启动了编撰《江西历代进士总传》,成立陶渊明、陈寅恪研究院,创建“庐山国学译馆”,出版了庐山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和公共外交研究,其中专著《<论语>的公理化诠释》,获得2012年第二十六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2013年5月和6月,学校先后举办了首届世界名山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高校公共外交论坛、陈寅恪研究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与好评。
推动开放办学,传播中华文明。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促进了学校学科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现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日本、俄罗斯、柬埔寨、泰国、印度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招收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300余人来校学习。学校作为国家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积极参与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工作;积极创办海外孔子学院,开创汉语国际推广新局面。2009年12月22日,学校与柬埔寨王家学院等合作建立了柬埔寨第一所孔子学院,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并誉之为“中柬人文交流的里程碑”。柬埔寨孔子学院连续三年获国家汉办表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