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暑期准备的好书·教师篇
一场教育人的心灵对话
■所广一
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教育一线的优秀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的兼职研究员;他,是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领域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教育家书院院长——顾明远先生。
在教育家书院执行副院长、北师大郭华教授的组织下,他们和他围坐一桌,畅所欲言,用最直白的语言、以最直率的态度和最直接的方式,谈论我国基础教育中最普通、最常见、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学生要被分层吗?学校该如何保证学生安全?性教育应该什么时候进行?建设信息化学校,还要不要黑板……
在这场对话中,没有局外人的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没有演讲者的慷慨激昂、高谈阔论;也没有采访式的一板一眼、滴水不漏。这些坚守教育阵地、对教育充满深厚感情、有责任、有担当的教育人,带着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独到思考,带着自己的教育探索和问题困惑,和顾明远先生一起,以平等的方式、用朴实的语言展开讨论,面对基础教育中的种种焦点和难点问题,不掩饰,不回避,以业内人的视角,直指核心。
《留一块黑板——与顾明远先生对话现代学校发展》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全彩形式真实地记录了这场关于教育的对话,并且增加了与对话相关的背景信息和链接资料,更清晰、更完整地再现了讨论场景。正如本书主编郭华所说,“在和你的对话中,我表达了我的观点,清晰了我的思想,我的精神和思想在共同的对话中自由了”,对话后,我们将“带着清明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心走回我们赖以生存、找到自我价值的教育现场”,因此,这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精神的相遇”。
这是“教育家书院丛书”中的一本。我们希望通过该丛书的策划出版,跟踪记录并传播优秀教育人的成长、思考和行动,推动更多的教育家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作者系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
道德,开启中国梦的钥匙
■黄旭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美好的梦想。个体不同,梦想各异,但幸福的生活确是每个人的共同追求和梦想。当前举国热议的中国梦,其核心也是让人民幸福地生活。在物质财富丰裕的今天,人们却时常感叹社会道德日渐沦丧:毒奶粉、地沟油……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连基本的安全感都没了,又谈何幸福呢?
作为出版人,我们能为改变这种现状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在深思的问题。我们思考,行动,最终决定出版一套雅俗共赏的图书以鞭挞假恶丑,褒扬真善美,激荡正能量。于是,“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丛书应运而生了。丛书选取当前道德领域的重灾区即“敬畏”、“良知”、“幸福”等八个道德范畴来构筑以八种伦理美德为核心的道德对话与精神对话,力图让人在对话中认识人生的价值和幸福的内涵,以充实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和道德世界。
丛书没有长篇大论和高深思辨, 作者们采取了十分感性、具象的论述方式,时下热点或流行元素在书中俯拾皆是——或为案例,或为背景素材,作者们完全以日常语言将当前的道德问题娓娓道来,对传统伦理美德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分析与阐述由浅入深,值得去深思与体悟。我们衷心希望,广大读者能感受到精神之旅,获得灵魂的休憩,用心体悟时代的道德召唤。
正如丛书主编檀传宝教授所言,道德重建是中国梦的根基。道德环境高尚了,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感受到奋斗的希望,这是幸福生活的起码要求,也是激发人们投入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力量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是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精神保障,是开启中国梦的钥匙。
(作者系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
重识教育的伦理之维
■王明舟
教育伦理学主要是从“道德的立场”出发,探究教育领域中的各种“道德”现象或问题。《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对伦理道德的追求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曾几何时,伦理道德成了书本中的术语,德育成了高举的标语。重新认识教育的伦理之维,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
北大出版社推出的“当代教育伦理学译丛”,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伦理学研究团队选取并组织翻译的国际知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对我们重识教育的主线伦理之维,思考我国教育的走向,提升教育的育人根本颇有助益。相对于效率问题、技术问题,教育公平、如何正当地对待人等伦理问题可能更具有根本性。无论是微观层面的学生德育、教师的职业操守、教育研究伦理,还是中观层面的学校改革举措,抑或宏观层面的教育政策和制度,都不能仅仅在“有效”、“效益”的框架下进行评判,而需要接受“是否公平”、“是否公正”之类的正当性质询。本译丛试图深刻地回答这些问题。
译丛的前三本著作——《教育研究伦理学》、《伦理学与大学生生活的案例研究》和《伦理学与教育政策》已经出版,其共同特点是将伦理学的原理与实践中的鲜活案例相结合。如此,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生活中、研究中的伦理情境和困境,让教育的双方都获得成长。该译丛不仅重视“教以道德”,还重视“道德地教”,即用讨论和对话的方式让教育者和学生对身边的事情展开多角度的讨论和思考,从而更清晰、深刻地理解人类重要的伦理原则和价值,思考如何突破我们所面对的伦理困境,以追寻更道德、更美好的生活。
这些著作尊重每个人的道德直觉,鼓励我们以此为基础,参照伦理学史上的重要原则和他人的经历来反思自己的道德直觉。“什么事情值得做?”“教育机会平等究竟该如何理解?”类似这样的问题是每位教育者应当扪心自问的,也是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的。译丛用实例给出了作者的回答,也期待读者在与作者的对话中,作出自己的回答。
(作者系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
听陈鹤琴谈孩子的教育
■王焰
呈现在您面前的《家庭教育》(第二版)、《怎样做小学教师》、《怎样做幼稚园教师》、《陈鹤琴教育箴言》凝聚了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的教育智慧。这套丛书从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庭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等角度,阐释教育的原理、本质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陈鹤琴被誉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开拓性的实践、实验和研究工作,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这些教育研究成果,对今天的广大教师、家长,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对于小学教育,他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师,第一要有健全的体格,良好的心境;第二要有爱护儿童的心肠,认识小孩的个性;第三要有研究的态度,要能多方采取新的教材与教法。对于一切,要假定它是错的,然后用证明的方法,找出对的地方,那才是真对。”
对于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陈鹤琴在《家庭教育》(第二版)、《怎样做幼稚园教师》两本书中都有精到论述。
《陈鹤琴教育箴言》是陈鹤琴前后近70年教育研究成果的精彩荟萃。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力图充分体现陈鹤琴教育学说的系统性、科学性、普及性及实用性等特点,尽可能全面、丰富地辑录陈鹤琴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确实,一本小册子所涵盖的内容有限,无法与鸿篇巨制相比。但对于广大教师和家长来说,细细品味这些教育箴言,能更快更好地了解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粹,如同掌握了开启现代儿童教育之门的钥匙,可以作为提高教育素养的案头读本。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追求有灵魂的教育
■顾华明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种手段、方法的综合运作。正如岳亚军校长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对孩子施教的过程中,仅有批评或赞美都是不够的,而且是不完整的。教育既需要充满爱的赞美,也需要充满爱的批评。只有这样,孩子的心智才能健康地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