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小县坚持教育大投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县领导主动到基层学校给自己‘找麻烦’”

  “这些都是县领导‘包联’学校的名单,覆盖全县每所学校。”在尉犁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宋梅拿出一份名单给记者看。

  为找准发展教育的突破点,2012年年初,尉犁县党委、政府领导分别率领工作组深入到各学校,召集学生、家长、教师,开会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大大小小收集意见和建议上百条。这些意见,有的大,有的小,但都被拿到县委常委会上讨论。小到学生上厕所不方便,大到运动场没有铺塑胶、饭菜质量不高等。这些都被尉犁县委、县政府当成了大事来办。

  这种“小”题“大”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县一中副校长沙达开提·卡德尔说,2012年4月,马文郁专门到学校调研,召开了3个座谈会,当即决定投入100万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有教师提出体检问题,马书记现场办公,也答应了,决定由县财政出钱,统一组织全县教师免费体检。

  苏来曼·玉色因包联县第一小学。校长李厚全说,苏来曼县长一年要去学校四五次。县一小有3400名学生,卫生间全在教学楼里,只有12个,不仅数量少,而且味道很大,严重影响了环境。学生提出后,苏来曼县长当即答应,县财政投入135万元建起了一座水冲式厕所。

  宋梅告诉记者,在尉犁,教育不是主管县领导的工作,而是全县领导的事。“作为教育局局长,我既幸福又感到压力很大。幸福的是县委、政府重视,教育上的事‘有求必应’,但如果教育办不好,我无法交代。”宋梅说。

  “每月比县城教师多拿700元,我愿意留在农村”

  金明珍是尉犁县第一小学教师,然而不久前她主动选择到兴平乡的农村学校任教。“到农村学校,要比在城里每月多拿700元,所以,我选择回到原来所在的农村学校当老师。”金明珍说。

  “农村学校建好了,教师不愿意去农村,没有好的教师,这肯定影响农村教育发展和教育均衡的推进。”苏来曼·玉色因对记者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尉犁县决定提高边远地区农村教职工待遇,并出台了相应政策,每年投入400万到600万元,用于农村教职工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岗位津贴等。

  这11项关于农村教师的优惠政策一出台,引起了农村教师的热烈反响,原本要从农村学校调走的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了。只要在农村学校工作,都能享受补贴待遇,为此,城里学校的不少教师提出愿意到农村学校去工作,有的已经调到城里学校的教师,又调回到了农村学校。

  2012年,该县就投入了450多万元,使农村教师待遇远远高于城里教师。这是资金方面的引导,同时,该县在职称评定方面,也向农村教师倾斜。

  库尔班·艾力在塔里木乡的学校当支部书记,激励政策实施后,他的收入加起来比城市学校的支部书记多了840元。“我在农村工作了25年,不愿意去城市工作,如今待遇提高了,我就更不会离开农村学校了。”他对记者说。陈中升是农村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六年级班主任,他比城市教师多拿700元。

  单宏彬是墩阔坦乡学校的党支部书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交通补助100元,教龄补贴200元,岗位津贴300元,基层补贴300元,共计补贴900元,而这些补贴,城里教师不享受。

  “教师队伍稳定了,教育均衡发展就有基础,破解农村教育发展难题就不再难了。”宋梅说,“和过去相比,来找她办调动的农村教师少了很多,大家都愿意安心在农村学校工作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