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教师的“每课一读”实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语文老师,陪伴学生走过三年风雨,如今站定回首,心中感慨万千。我想对我的孩子们说,一路上,有你,有我,有书,有爱,有美,有真,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因为这些,我们的生命没有虚度!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链接一】学生随笔选登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挣扎》 钮锴

    家长、学校、考试形成了稳定的三角,从哪里突破都难上加难。于是我料想,我们这一代人,虽然知识多了,但也更容易顺从或者极端。我们改变不了,等着我们的或是全盘接受老路,或是激烈反抗,真正有尊严的路,也许真的还要等上好久。

    写到这里,不免叹一口气,似乎在高考前谈论这些实在不合时宜,可是如果我此时再不思考,等过了这段时光,可能再也不会回头思考了。就像如今很多人一样,无暇顾及社会、未来。这样的话,我只会义无反顾地走上前人摸出来的路,度过余生。

    史金霞点评:他已经建立了阅读的自信,阅读也帮他建立了对自己生命、生活的尊严感、现场感和责任感。

    ■《我的立场》 陆绮

    虽然事件确实不能急于定性,但思考与观点还是要有的。关于这一点,我在思考胡适先生宽容的限度时得到了启发。倘若一个人没有了思考与观点,那么他便没有什么要去反对,这乍看是宽容的态度,实则只是墙头一株还未随风而倒的草,只是对各种对立观点的全盘接受。而真正的宽容中应有自己的观点与鲜明的立场,正因为他人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能够理解尊重他人的立场,才更显出理性的宽容。在我思考后不久,读到《先生》中关于胡适的一章,也印证了我的思考。胡适先生总结得很准确:“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

    史金霞点评:这样的文字,是多么丰厚的果实。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华丽炫技,有的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满腔热诚与冷静观照,理智反省。

    【链接二】微博上的“每课一读”

    2012-12-18 13:56

    今日每课一读:边读边讲谢泳先生的《金岳霖的名言》一文,并再次推荐了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结合金岳霖“水果摊上唱歌”的名言,讲了现在人人争当公务员的盛况,联系当下大家汲汲于自主招生等,分析渴望考进名牌大学、以求过上一种体面生活的主客观原因。

    2012-12-31 17:22

    今日每课一读:读徐贲2009年的短文《说理教育从小学开始》和王晨昊的随笔《末日那年我十八》。然后,讲了自由与独立之间的关系,容忍与自由的关系,并谈为何要这么上语文课,告诉学生我之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的公民而不是俯首帖耳的奴才。

    2013-4-9 08:08

    今日每课一读:《胡适散文精选:不朽》,这本书是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版,选文很精。选其中第二辑“梦想与理想”之《赠与今年大学毕业生》一文读给孩子们。再有两个月,他们也将高中毕业了,希望这篇文章能赠予他们一些宝贵的东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