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牵手,校企共圆发展梦
■本报记者 翟帆
初夏时节,漫步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海天集团员工李苏仙心中荡起美好的回忆,重回母校的感觉真好。在她眼中,宁职院就像自己的母亲,关心爱护自己,给予自己成长的养分;而海天集团就像自己的父亲,教她学会责任和担当,变得更加成熟。今天,在“父亲”和“母亲”牵手10周年的纪念日里,重回母校,作为校企发展的见证人,她心里既高兴又自豪。
试用职校学生让海天尝到甜头
谈到10年前海天集团和宁职院的合作,海天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虞文贤一脸抱歉,当初由于他的偏见,差点拆散了一桩好“姻缘”。而宁职院党委书记苏志刚则调侃道:“当初,人家没看上我们呢。”
1999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从一所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创办第一年,由于没有先例可循,对于职业技术学院这种类型的高校怎么办,大家心里都没个准谱,但870个学生已经来校报到了。学生招进来,虽然没设备、缺师资,但学校还是想努力把这拨学生培养成不一样的人。一晃3年,到2002年,学院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了。
这时的海天集团,已成为全国塑机行业的老大。一次在市里开会,苏志刚碰到了海天的董事长张静章,闲聊时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海天能够接收宁职院的一部分毕业生,张静章答应下来。回到企业后,张静章把这件事交给了负责人力资源的虞文贤。“说实话,以我专门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眼光来打量,宁职院我是看不上的。”这些学生行不行,虞文贤心里打着问号。
虞文贤挑挑拣拣录用了宁职院的5名学生。就是这5名学生,给虞文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发现,宁职院的学生确实有许多过人之处——相比那些从职高或高中过来的学生,这拨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发展潜力更大;而相比那些本科毕业生,他们在一线工作更加踏实。
原本不太情愿的试用让海天一下尝到了甜头,转过年来的2月份,海天集团就到宁职院招聘学员,成立了第一个订单班。这一合作,就是整整10年。
海天支持宁职院圆特色发展梦
2003年,宁职院与海天签订协议,订单式为企业培养机电人才。这时双方的合作,还停留在冠名以及单向输送的浅层次。一段时间后,校企共同开展了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的实践。
2006年,对于宁职院来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除了成为国家首批示范高职外,这一年,宁职院还发生了一件学院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回忆起这件事,苏志刚至今还有些激动,他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形。适逢海天集团刚刚上市,张静章董事长带着18个董事匆匆来到学校,走进会议室开口便说:“苏院长,学校还有空地吗?”苏志刚赶忙问:“怎么了?”张静章说:“我准备给学校建一栋楼。”苏志刚心里一震,要知道建一栋楼没有1000万元可是拿不下来的,但看张静章不像开玩笑的样子,赶紧拉他坐下细谈。
张静章之所以有此打算,基于三点考虑:第一,双方合作已有近4个年头,学校毕业生干得很出色;第二,海天上市后要向全球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员工培养基地,用人数量也大增;第三,海天发展壮大了希望能以一个适当的形式回报教育。
企业找上门来白送一栋实训大楼,这对苏志刚来说,就好像做梦一般。这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说干就干。2007年,学院与海天集团签署协议,共建以海天命名的二级学院——海天学院,海天集团投入1000万元资金为海天学院建实训大楼,并投入600多万元的数控机床等实训设备。
海天学院的建立,搭建了学校主导、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管理平台,一个以“双主体育人、教产训合一”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清晰起来。在这一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专业培养方案、建设课程、落实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和学生就业,共同建设了26个学做一体的校内外对接教学场所。
双方还牵头研制出了“机电装备制造业人才标准”这一行业用人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校企共同选择了大量生产中的典型案例,改造成100多个教学案例,设计出9门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形成了12本新型教材。
海天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宁职院成功进行了复制,学校与企业共建了华丰学院、敏实学院、华建软件学院等二级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在与众多企业的合作中,宁职院逐渐找到了自己特色发展之路。
宁职院助海天实现转型升级梦
从1972年海天集团第一台注塑机问世到1994年,海天用20多年的时间将产量做到了世界第一。之后的10年,海天集团倾力向产品“全系列”发展。进入第四个10年,“全系列”目标已然实现,但张静章却突然发现,海天集团并没有站到注塑机的“珠峰”,因为产品的高端市场仍然被欧洲和日本设备所占据。
“我们不能只是规模最大,却只不断重复低端产品,要静下心来,做出精细化的产品。”张静章为集团定下来升级的方向——从“粗笨大”转向“精细化”,入主高端市场。升级的同时,海天也在积极谋求转型。
企业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因此海天集团对宁职院有着很大期待,这也是张静章送给宁职院一栋实训楼的原因所在。
海天集团通过与宁职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缩短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成就了一条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完成了转型升级中最关键的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目前,海天集团在宁波本地的6000多名一线员工中,有近50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与宁职院等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技术人员和基层骨干1600多名,一线操作工和辅助人员则全部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和通过产业化培训的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企业一线员工的“黄金比例”。
海天学院的建立,确保了海天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海天学院全面承担了海天集团老员工的短期培训、新员工的上岗培训、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以及数控机床用户的操作培训,成为全日制育人、员工培训和用户培训的“三合一”基地。
校企共同开展的产学研合作,为海天集团创新进步提供了强劲驱动力。校企共同承担了数控母排机、液压数控机床、大型龙门加工中心装配工艺等10余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发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的一大批中坚技术骨干逐步培育产生。
回望10年,海天集团在宁职院的帮助下,成为一家全球瞩目的企业。海天集团给予宁职院的绝不仅仅是一幢大楼,还有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双共建、就业共担的人才培养模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