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作业,谁说了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沉石 绘

    今年暑期是新一轮大范围“减负”后的第一个“悠长假期”。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轻松的假期,各级教育部门都对暑期作业相当重视,纷纷推出特别规定,要求减少书面作业量。然而,一些家长也发现,学校虽取消或减免了部分书面作业,但孩子要完成的实践性作业却相应增加,且许多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对此,一些家长表示“不理解”也“吃不消”。各方对暑期作业的关注与纠结,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暑期作业究竟该由谁说了算?

    作业的最终话语权属于教师

    ■储朝晖

    暑假到底要不要作业?我国两千年前的经典著作《学记》说得很明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也就是说,布置假期作业很有必要。现代教育心理学也证明,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假期到底该布置多少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由什么人布置作业?给什么人布置作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混乱,导致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间的认识不一致。

    对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当下学生暑假作业过重问题是学业负担过重在假期的延伸。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教学不够专业,二是校外非专业的因素和力量在不断干扰着学校的正常教学。

    认识到了上述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大方向就很明确,即进一步强化专业性作用,通过责权明确的专业规范,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自主权。

    当前,由于城乡教育差距较大,不同学生的学业情况差异很大。即便在同一个班级里,不同学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一刀切地要求不布置作业,或要求大家一律必须完成社会实践等硬性或软性作业,都不符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无视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自然会招致家长的不满。

    以专业的眼光看,唯有对某个学生学业的具体状况、兴趣爱好及优势潜能方向等个性化因素有详尽了解的人,才有资格给学生布置作业,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在提高作业效果的同时减轻作业负担。或者可以说,布置作业的话语权应该属于教师,而不该属于行政部门或学校以外的任何一位“婆婆”。

    从一般意义上说,当下学生确实在教室里待的时间过长,需要多到大自然和大社会中拓宽视野,更多地从实践中了解自己、锻炼自己。然而,这一要求以行政文件发给所有人与以专业教师针对某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相比,达到的效果显然是不同的。

    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已把手伸得那么长,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放心”。将这么“大”的权力赋予教师,教师不负责任怎么办,教师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无法从学生的成长发展出发确定取舍作业的多与少怎么办?

    实际上,如果发现某个教师在这方面没有做好,则可依据具体的责权范围,通过同行的专业评价加以评定,确实有问题的,可以追究其相关责任。在这一过程中,行政部门应该做的是对经专业评定确有问题的专业教师问责,而不是直接插手去发指令禁止给学生布置作业,或直接给所有学生开出暑假作业清单。

    如果教育行政部门总是强行介入学校的具体事务,加上家长、商业机构这样一些非专业性的表达总是参与其中,学校便会面临六神无主的状态,甚至被非专业的各种力量拖拽,导致教师非理性拼命加大作业量,抑或干脆放任不管,减负更难取得实效。

    当前,要将减负工作向纵深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转变思维方式,告别发文越多越重视的观念,从保护教师的专业尊严入手,明确责权边界,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

    暑假作业虽是一个具体问题,如何应对却体现出各方面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如何。唯有明确了各自的责权边界,大家都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减少不分青红皂白的行政指令作用,依据专业认知统一各方认识,依据专业规范站好自己的岗,将过多过滥一刀切的行政指令关进专业规范的“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引导家长从控制走向支持

    ■南桥

    我相信全世界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点:一到暑假,就在琢磨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度过这段漫长的自由时间。人类社会自有“学校”以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孩子天天去上学。突然之间,孩子脱离了学校,还真让父母抓狂。

    暑假的自由度很大,到底怎么利用这段时间,到底要不要为孩子的作业“加码”,家庭的影响力也很大。同时,对暑期,大部分父母都有一些内疚感和焦虑感。中国家庭极其重视教育,这方面的焦虑更为明显。但是值得安慰的是,这种感觉也并非中国家庭独有。

    不过家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父母可能为了生计,确实没有条件抽出过多时间来陪伴或辅导孩子。比如一些农民工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祖父祖母带。因此,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因为父母不能陪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就给他们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

    当前,教育机会不公平客观存在。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都会在暑期为孩子创造学习或玩耍的机会,他们会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或夏令营,甚至送孩子去国外。当然,家长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孩子胡乱接受各种教育,对孩子也许弊大于利。美国很多学校过去是不布置暑假作业的,就是担心家长水平有限,给孩子辅导起来,反倒讹误丛生。现在有研究表示,暑期不学习,恐怕会导致“暑期滑坡”,这才有许多学校开始以指导的方式“插手”学生的暑期生活。

    毋庸讳言,家庭条件的差别客观上造成了机遇差距。过去我们总说穷人的孩子更有出息,但研究和现实都显示——中上阶层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更好,因为他们的教育机会更多。至于那些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时候可以说什么额外的活动也没有。就社会大众而言,如果我们想帮这些家庭的孩子,不妨一起努力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为他们设置一些别样的暑期作业。志愿者及教育热心人士可以举办一些免费或低收费的夏令营活动,图书馆、书店等相关社会机构可以提供一些免费指导,比如开列有益的阅读书单等。

    不是所有家长都知道如何帮自己的孩子度过暑假。有些像榨汁机一样的父母,把孩子宝贵的假期挤来压去,反倒使得孩子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些家长需要有人给他们开一剂退烧药,劝他们步子慢一些,不要负担过大,不必担心暑假过完孩子的学习便跟不上。慌慌张张给孩子乱安排、乱布置作业,没准孩子学得不对路,没有动力,还不如暑假多去户外转转,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结识一些其他群体的孩子。

    养儿育女贵在“控制”和“支持”适当配合,很多家长知道如何控制,不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但是“支持”非常欠缺,不知道在堵之外,如何“引”。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这方面最好能帮帮家长。比如有些学校现在暑假作业搞创新,让家长帮着孩子制作简报。有不少家长自己遇到这种作业都无从入手,遑论辅导?学校在设计这种作业的时候,是需要动点脑筋的,该给这些家长提供些“脚手架”,比如提供一些简报的模板,或是设立家长的网站、微信群,让他们可以互相取经、切磋。现在很多家长已经自发在做这件事,但是不好的地方是家长之间常常“人以群分”,最终是相似家庭背景的家长在一起扎堆。未来,不管家庭背景如何,孩子们终究是要在同一个世界共事的。作为家长,何不就此打破这些人为壁垒呢?

    (作者系旅美教育工作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