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林区孩子都能上好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廉世民 曹曦 柴葳

    金鸡之冠、神州北极,作为中国版图最北、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国有林区,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每一所学校,都能看到综合实践课程。即使在边远的林区,综合实践教育中心里统一配备的科技室、陶艺室、木工、电工等技术教室设备,优秀的专任教师和自由走班学习的学生,赋予了莽莽林海一片勃勃生机。

    “校园环境一样美、教育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领导班子一样强、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教育质量一样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大兴安岭义务教育发展的“八个一样”见证着边区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高度和速度。

    整体提升着眼均衡发展

    “巍巍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童谣汲取的记忆中,满是大兴安岭的自然与原始。如今,崭新的教学大楼、漂亮的学生宿舍、宽阔平整的操场、先进的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已经在大兴安岭筑起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木工功能室,学生们正在打磨各种模具,学习认真,工序精良。校长王明利介绍说,这里有印章、雕刻等9个功能室,开设了电工、园艺等14门课程,教学上不拘形式,车间实训场所都是课堂。五花八门的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让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慢慢滋养。

    像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大兴安岭的每一所职业学校都司空见惯。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副专员孙明学说,行署每年设立100万元的专项经费,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宽敞的车间、一流的设备,让学生们有了真刀真枪练手艺的平台,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一次性投入5400万元用于初中小学功能教室建设;投入500万元用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投入1000万元用于标准化建设查漏补缺……”这是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教育局局长王晓霞心底的明细账。

    曾经,学校小、学生少、师资配备不均衡;曾经,条件差、质量低、教育家底不厚实;曾经,点多、线长、面广,均衡发展遇难题;曾经,困难多,问题杂,百姓对教育不满意……如何让更多林区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大兴安岭地委、行署领导拍板: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大兴安岭各地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引导学校内涵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现辖县、区、林业局等11个办学单位,有义务教育学校84所,标准化学校达到75%,80%的县区局实现初步均衡目标,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条件达标、管理规范、质量均衡。 

    近年来,大兴安岭先后启动“农远工程”、“林远工程”,所有学校都实现了“校校通”,90%的学校实现“光纤到校”,70%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远程教育覆盖了全区中小学。“能够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对于那些边远农村、林场的子女来说不再是梦想。”塔河县教育局局长许忠军掩饰不住满脸的自豪。

    “为百姓办高品位的学校”,在大兴安岭,教育发展作为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教育局有权为各个单位考核打分,教育工作排名靠后是最不光彩的事。许多县区、林业局主要领导都有过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地区教育局的干部任用、基层教育局长的人选,组织部门都会充分尊重教育部门的意见,教师、校长的任用也是由基层教育局说了算。

    超前规划思想行动不落人后

    铺着塑胶地垫的运动区,迷宫、沙池、绿草相互掩映的绿化区,琳琅满目的玩具区……在漠河县幼儿教育中心,孩子们如同生活在城堡里,6600平方米的户外活动面积让他们挥洒童年的快乐。

    “漠河县两所幼儿园投入1200万元,这在大兴安岭近些年的教育投入中只是一个小数目,改善办学条件我们真是舍得重金,大手笔投入。”王晓霞告诉记者,虽地处偏远,但大兴安岭“教育人”的思想和行动却不落后。“不重视教育的领导就不是称职的领导,重教的人管教育,懂教育的人抓教育,这是教育的曙光,社会的希望。”

    为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漠河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县人大、政协组成调研组摸排分析情况,撰写6篇调研报告,充分论证后才有了幼儿教育中心、实验幼儿园这两所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管理、高质量的幼儿园,彻底解决了县城及黑山村、洛古河、北红村和偏远林场职工子女的入园问题。

    大兴安岭像抓“普九”一样启动了“普幼”攻坚战,仅2011年地区就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所,投入资金5621万元。在基础条件相对好的县区局开展了12年免费试点教育,公办园可接纳90%以上的儿童入园,还将困难家庭的儿童纳入“阳光工程”助学体系,每人每月给予50元补助。

    不仅是学前教育,大兴安岭对其他各类学校的教育投入也从来“不差钱”。2008年免除学生的课本费730多万元,对中职在校生每年给予1500元资助;2009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费,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为全区5万多名学生统一投保“校方责任险”,对特困家庭高考考生每人资助5000元。

    “这笔费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像我这样的林场单职工家庭而言,确实解决了困难,减轻了负担。”新林区第二中学的学生家长充满了感激。

    梁晶是漠河县实验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作为志愿者她参加了中芬教师教育交流活动,在芬兰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讲学交流。“学校能拿出10万元资金培养老师出国深造,在我们这种小地方原本都是不敢想的事,也是很幸福的事。”梁晶的话语质朴而纯真。

    打造高水平的“本土”教师队伍,大兴安岭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6年来,全区参加培训的教师达到33121人次。每年投入100万元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按照“地区统筹、倾斜薄弱、分层实施”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培训活动;建立“教育专家工作站”、“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基地”,连续4年选派84名校长到上海、山东名校挂职培训;构建了“远程培训+骨干班次+校本研修”的培训模式。

    巧用心思打造边区特色教育

    中国最北的学校——北极镇中心校位于黑龙江畔的漠河县北极镇北极村,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冬季,以冰雕雪塑为载体开展校园冰雪文化节,通过速滑、冰壶等冰上体育活动,体验冰雪的快乐。夏季,组织师生养花种草、到农家体验种瓜苗,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孩子们的学习也变得快乐起来。巧用心思,内部挖潜,开展特色教育,学校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这只是大兴安岭地区特色教育的一个剪影。多年来,大兴安岭发挥地缘和自然优势,全力打造全国“冰雪基地、管乐之乡、版画名城、写字教育基地和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中心”,多姿多彩的特色教育成为普及型的学校课程,形成了素质教育课程化和特色化。

    雪地足球获国家专利、全国教具评比一等奖、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列入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器材目录,2012年有8000只雪地足球进入到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园。在呼中、漠河、加格达地区建设了集学、研、产、销于一体的版画教育成果展示窗口,师生版画跻身黑龙江省版画六大流派,成为国家领导人赠送俄罗斯青少年的“国礼”。

    特色教学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增长见识,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特色教学的另一个衍生品,是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变。

    生态课堂是塔河县第三小学开展实验教学的尝试。看过杨梅老师执教的《奇妙的苹果》的人,都会给留下深刻印象。课前,杨老师与学生互动,从一个解救蓝精灵王国的游戏导入,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课堂上,老师讲得有声有色,学生们热情高涨。下课了,孩子们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

    “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过分。”这是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牢固的执政理念,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树立“党以重教为本,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的思想,换领导不换思想,一以贯之切实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发展规划、统筹资金投入、统筹师资管理、统筹助学工作、统筹督导评估“五个统筹”拧成了一股绳,教育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

    改革者说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名学生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教育局局长 王晓霞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处祖国的“金鸡之冠”,目前全区标准化学校达到75%,8个县区局实现初步均衡目标,城乡学校基本做到了“八个一样”,即校园环境一样美、教育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领导班子一样强、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教育质量一样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领导组织保障。多年来,在各项工作上保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投入优先安排、用地优先保障、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全区上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育部门重点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实施“五个统筹”,强力推进工作落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做到了发展规划、资金投入、师资管理、助学工作和督导评估“五个统筹”。三是抓住关键环节,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我区提出了打造全省素质教育示范区的目标,实施了立德树人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特色教育工程等,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推进育人质量的均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