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本真
■任勇
教育要实现“中国梦”,在我看来,就是要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回归教育本真的教育就是好教育。教育本真,是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幸福”,是……我们还可以说出很多。
教育之事,把话说得“大”一点是容易的,比如以人为本,比如全面发展,比如立德树人等。但把“大话”落到实处细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育本真,更多地体现在教育的细微之处。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去逼近教育本真。
一位失去双亲的贫困孤儿,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在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得到了许多资助,她每一次得到资助时,我们的老师都会对她说,“你要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你要学会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刻苦学习,也有所进步。她一心想学有所成,将来回报社会,但她不管怎样努力,名次总还是进入不了班级前10名。在临近高考的前一个月,她几乎要崩溃了,她说“我必须走了”,在遗书里写道“我对不起这么多关爱我的人……余下的款留在存折里,密码是……”之后,就从10楼跳了下去。人们惊愕。我们是否注意到善意的“刻苦学习”、“回报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说“尽力就好”,算不算细微之处?
对于学生犯的错误,许多老师往往很敏感。为了“防范于未然”,老师会及时处理,或通知家长共同教育,或在班级里进行批评,或反映到年级主任、学校德育处甚至校长那里,或在教师休息室里“传播事件”。一时间,犯错的学生被学校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严肃批评”,甚至要在班级或年级作检讨,学生成长路上走向“低谷”,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很有可能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所有的批评都很及时、都很善意,反正“该说的都说了,该讲的都讲了”,但学生的心理感受如何?教育效果如何?恐怕没有多少人去思考这个问题。
老师还是要以“成全之道”理念,深刻领悟“教育是慢的艺术”之真谛,去处理这类问题。能包容则包容之,能善待则善待之,能“冷处理”则“冷处”之,给学生一个认识错误的过程,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静待花开”。相信大多数学生的错误是“成长中的问题”或是“发展中的偏差”。教师的适度钝感,就是“大爱无疆”,就是“育人无痕”。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教育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个有益的细节,可能促进学生进步,甚至激励学生一辈子奋进;一个无益的细节,可能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的教育直接面对生命,生命是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组成的整合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细节,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提高教育效果。
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一件饰品,都可能成为教师充分利用的教育细节;教师在作业上的一次批语、在课堂上的一次表扬、在球场上的一个赞美、在电话里的一次关心,都可能成为成功教育的细节。
细节虽小,却具有穿透灵魂的作用,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却给学生留下特别深刻的映像,甚至影响其一生。
耐心的扣问,静静地倾听,是细节;该表扬时的表扬,该批评时的批评,是细节;脸上的微笑,身上的装束,是细节;霍懋征老师的“懂了举左手,不懂举右手”,是细节。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细节,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对好教育的正确领悟。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品悟不到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教育本真看细节。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细节上,还要“身在细节中,心在细节外”,还要提炼教育细节,升华教育细节,还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若是,学生幸甚,教育幸甚。(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