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
莫戴“有色眼镜”看待小学班干部
《光明日报》 10月14日 作者:闫水文
武汉洪山区楚才小学五(3)班有42个小学生,班上设置了近50个班干部岗位,除了大家熟悉的班长、组长、课代表外,还有关长、门长、领读员等。很多人表示质疑,认为这是对学生从小培养当官的调调,是培养官僚主义等。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注重的是因材施教,培养锻炼了孩子的学习和管理能力,让孩子有被认同感,未必不可行。作为成人,应给予老师的教育方法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不能总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们的单纯世界。
【点评】班级管理中,老师改变了以往少数学生担任班务管理的思路,让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班级认同感,应该值得肯定。但关键在于要使学生从小养成“服务意识”,而非“管理本位”,摈弃潜在官僚主义不良风气的滋养。构建好的班级管理体系,还在于教师合理的价值引导。
不能感受快乐必然漠视生命
《中国青年报》 10月17日 作者:曹专
如果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结果,无疑会错过许多生命中的美好和快乐。一种教育不论用心多么良苦,不论设计多么完美,如果不能带给学生自主和愉悦的体验,它就可能是“好心办坏事”,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现实生活中,逼迫和压抑孩子导致生命悲剧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浙江金华发生的“子弑母”和“母杀子”事件,都是教育不当造成的悲剧。快乐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长期不能感受生活快乐的人,必定会漠视生命,甚至是毁灭生命。
【点评】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教育很难说不重视结果;但从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来看,过程更值得重视。生命教育,学会对自身的爱护、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应该贯穿教育的始终。一味追求成绩分数,忽视学生的身心规律,埋下的是更大的隐患。生命教育,从学校、家庭到社会都需要共同关注。
违背常识的发言愧对“教授”二字
《新京报》 10月17日 作者:王健
近日,清华某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称,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考虑进行考试审核。网上一片调侃嘲讽,人们很难相信,这严重违背常识的建议,会出自“教授”之口。有网友又开始整理各种不靠谱的“教授言论”,围观教授俨然成了时时上演的网络曲目。公众舆论希望知识分子有独立精神,不盲从,不媚俗,保持一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骨。可看到“入户北京要考试”这样的言论,还是让人有些宽容不起来。
【点评】知识分子代表社会的良知,应该对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有所担当。但是在涉及一些公共话题的时候,应该保持独立的人格,而非背离基本的底线,以“雷语”博取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作为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任何公共言论的发表,尤其一些定性的判断,应该有所研究,独立思考,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期评论员姜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
敬请关注本报青年评论员QQ群:218502082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