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对抗“应试”的高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1版)

  ●陶三发语录: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学校给学生开设什么课程,如何教学这些课程,就如同给孩子提供什么食品、如何提供食品将决定他们长出怎样的身体一样,决定他们将来的能力、性格乃至命运。学校怎能忍心牺牲德、体、美育和高考不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去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剥夺他们将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又怎能忍心用杀鸡取卵的手段,逼迫学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开始人生的万里长跑,导致他们的未来过早夭折、谢幕?

  “相信学生”是教师的第一素质

  素质教育最大的阻力其实不在方法,而在于观念的转变。

  为了将教师们“逼”上素质教育的“梁山”,宜昌一中的1997年后来被老师们戏称为“宜昌一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年。在当时的第四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他们讨论通过了《宜昌市一中五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奋斗目标》,确立了学校摆在第一位奋斗目标的就是“创湖北省素质教育模范学校”。紧随其后,学校教代会又讨论通过了《宜昌市一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和与之配套的《宜昌市一中名师工程方案》和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素质教育改革等规章制度。

  所有改革,其实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很多提法在当时看来都是反传统的。譬如,“过分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弥补自己教学用心不足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师资建设目标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和学生一样潇洒起来”等各种全新的评价标准。在这种“逼迫”之下,教师们不再拘谨于三尺讲台,他们也开始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体育健身,专项钻研,要么学有所长,能够胜任一到两门选修课,反之则只能低聘低酬,乃至被调离或下岗。

  这种不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一旦建立并深入人心,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也自然而然跟着转变。“教师们都已经理解,‘相信学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第一素质!”基于这种教师素质评价要求,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系在校园里悄然扎根。

  体现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在宜昌一中已经绝迹,学生俨然成为课堂的主角。发展到最近几年,学校开始推行学案导学模式,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体现在课堂外,一个名叫“1+10”阳光行动工程最能体现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信任和关爱,最直接地防止了只管少数、只重分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确保全员育人、全面育人成为现实。

  这个工程是教师自主发起的,即从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每1名教师担任本班10名学生的成长指导老师,全校师生以百分之百的覆盖率结对。每名学生都有一份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家庭状况、成长经历、兴趣特长、指导内容、计划总结等六大部分的阳光工程记载表,指导老师实时记录阳光行动的全过程。

  学生王辛未,家境极其贫寒,刚入学时非常不自信,沉默寡言。指导老师陈爱红在对她家进行家访后,总是适时地、默默地给予她各种帮助、鼓励和引导。最终,王辛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宜昌市政府还授予她“宜昌市自立自强优秀青年”称号。

  像这样的事例,在阳光行动工程中比比皆是,几乎每位老师身上都能列举出一长串这样的故事。

  ●陶三发语录:素质教育虽不能神秘化,但也绝不能简单化,只有根据本校条件,制订一个较为系统的方案,才可能调动全校人力与物力,协同行动,打开局面,否则零敲碎打,断断续续,不可能成功。而且,一定要记住一个技术层面的理念:素质教育的阻力在哪里,就把相关的制度建立在哪里。牵牛要牵牛鼻子,就是这个道理。

  素质教育是在捍卫常识

  在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连续当15年校长,在全国并不多见,而陶三发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他的学生,都管他叫“发哥”。陶三发主政后,恢复了学校多年未正式举办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他把每次典礼都当做一次盛大的仪式,每次都会在典礼上作“极其精彩”的演讲,每次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和媒体围观。很多毕业学子在网上留言,说“发哥的讲话激情澎湃,振聋发聩。他聊国际国内时局,聊经济,聊金融,聊科技,聊民生,反而甚少聊学习,更不聊升学率。但尤让人浑身充满斗志,多年仍不能忘”。因他每年都会郑重比较各国的GDP发展,也有同学喊他为“GDP校长”。

  陶三发说:“每次典礼上的发言,我都会结合当时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形势以及中国面临的挑战,精心酝酿,斟字酌句。我希望我讲出去的每一句话,都能让学生明白‘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对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性。”

  他还做了一件很多校长想做但是没做或者是不敢做、无法做的一件事——跟踪关注从宜昌一中出去的毕业生的发展情况。他的心里,总憋着一个念头,就是要用大量事实向那些不愿搞、不敢搞素质教育的人“迎头敲一棒”,告诉他们,用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底和应试教育的产物不一样在哪里。

  他骄傲地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可以证明,素质教育,海阔天空。”

  譬如身体素质。全校师生每天清晨和下午,雷打不动开展“迎朝霞送晚霞”体育长跑活动,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响彻校园。学校的体育竞赛成绩可以说是傲视宜昌的——全市中学生田径、足球、篮球比赛,每年都几乎包揽冠军,全省中学生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上,团体成绩一直在前5之列。

  譬如道德素养。10年来,有近万名学生受到省、市和学校表彰,50多名学生光荣入党。

  譬如人文素养。完全由学生自己主办的“前茅”文学社,被全国15家杂志社列为特约作者单位;先后有500余人次在各级报刊发表习作,学校连续3年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学生出版优秀作文集,搞寝室文化节、教室文化节,创意表现令人惊叹!

  譬如科技创新能力。10年来,宜昌一中学生发明创新1万多项,获专利200余项,被《中国知识产权报》誉为“中国发明创造第一校”。

  还有学科竞赛、艺术培养等,学校屡有因此获重点大学保送的学生。

  “不只在学校生龙活虎,我们的学生,决胜高考后,在大学里,在社会上,一个个也是充满自信,活力四射!素质教育并不深奥,它捍卫的其实是最基础不过的教育常识!我以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之中;每一个具有基本认知水平的公民,都应该像巴望自己的孩子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一样,期盼和支持素质教育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他又拿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夹,里面记录的都是宜昌一中毕业生在大学和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情况跟踪调查。

  在名牌高校的每一个大学生身上,都明显地带有高中学习方式的印记。令人欣慰的是,宜昌一中的学生,在高校是佼佼者,进入职场也同样是领军人物、抢手人才。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表现告诉世人,智商和情商同等重要,学识和能力缺一不可,他们就是宜昌一中素质教育成果的最好诠释!

  ●陶三发语录:素质教育不是某个人的心血来潮,它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业,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华灵魂和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就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大山,就看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攀登,攀登上去了,教育就前进了一步;攀登不上去,教育就在山这边的沼泽里越陷越深,成为阻碍中华崛起、延迟人类进步的消极因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