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明夕是何年 □ 王国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匍匐前进”的学校面临的首先是如何“站立”,如何做到“人猿相揖别”的问题,面临的是如何适应“规范办学”制度化的问题。

  又值岁末,辗转思考,在教育规划纲要被解读的一年多来,民办教育如今究竟行走到了哪一程?是寒风料峭还是春意将至?是处于转折点还是提升点?抑或,是面临洗牌、浴火重生?

  不管怎样,2011年对于民办教育来讲,注定是一个不凡的思考年。

  这一年,民办教育认定了“用特色求生存”,把原本“用特色求发展”的说法升级改版,提高了危情等级。

  这一年,民办教育学会了省思和自我批判,学会了自揭短板,知耻而后勇,为今后的大步前行积蓄力量。

  这一年,温州市政府率先行动,出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规范发展民办教育的9个文件,这是一次信号、一种期待,期待着在体制下政府对民办学校科学规范的政策出台。

  这一年,悄然间有许多民办学校发轫于课堂教学改革,并一跃跳出区域性公办名校的层面,成为让社会与家长激动、热捧的教育翘楚。

  或许,是到了民办教育重新调整定位的时候了,民办教育必须从初期的“补充”地位走出来,像教育规划纲要第43条所指,“民办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们欣喜,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我们荣幸,成为了教育体系中教改的“重要力量”。这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志语,也是民办教育书写明天的战略指南语。

  谈及民办教育的未来走向,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卢志文先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向着明亮那方。这句话看似很简单,却饱含了许多艰辛,也道出了民办学校发展的不二法则。细想,民校人都会有所感受,曾经的“摸着石头过河”,就如同行走在缺乏方向的暗处,但凡见到一丝光亮就激动无比,就会毫不犹豫地选定行走的走向,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事实也是如此,民办教育最关键的问题不是行路难,而是判断方向难。所以,对于许多办学者和校长而言,无论何时,特别是在岔路口,最大的渴望就是期待“导航信号”,也期待行走在前面的“探路者”反馈回来宝贵的教训或经验。

  然而,问题恰恰也在这里。我认为,期待外在的帮助就是等待,这样的期待很消极,这样的期待有时就是“坐以待毙”。所以,对于那些接到了温州民办教育政策“春消息”的办学者,不能只是想着“春风何时到我家”,想着向政府要政策要待遇,而应该积极地行动,用自身的办学业绩和改革行动,赢得尊严和地位,用自身的行动“呼风唤雨”,赢得地方政府的青睐。

  如果要我们提出对未来的期待,那么,最好的期待就是改变自己,尽管“日子过得很温饱”,也要预测到未来的风雨,也要避免成为“温水中的青蛙”。

  反观自己所在的学校,尽管目前学校社会口碑良好,学位一位难求,但我看到的是将来的危机四伏。因此,我为学校提出了“报警计划”。并针对学校发展的核心文化和短板问题,制定了下一年的行动措施。

  首先,坚持既定的工作主题——全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中强化到两个具体工作点上:一个是硬性推进课改走向纵深,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喊口号,建立课堂“一票否定制”;二是取缔“政教处”部门设置,横向拓宽少先队大队工作范畴,把“学生校委会”工作职能放大,让原来教师的管理主角退位到后台辅导员角色,让学生走向管理的前台,以体现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自我管理作用。

  回到主题,再谈期待。我坚信,对民办学校而言,应该让期待变为主动。特别是至今仍然在“匍匐前进”的学校,面临的首先是如何“站立”,如何做到“人猿相揖别”的问题,面临的是如何适应“规范办学”制度化的问题,一些学校甚至还要面临“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绝处逢生。

  作为民办教育人,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敢于否定自我的勇气,否则,风雨来兮,却昏昏然而不知,试问,明夕是何年?

  (作者系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外国语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生长2012     下一篇:民办教育花海一片 □ 郜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