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段村教育现象”(六) 赵新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按语:段村学校的孩子们写日记已成为多年沿袭下来的习惯,那一篇篇浓缩着孩子们的心声、带着稚气的日记,不仅散发着农村孩子们的质朴气息,还隐含着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在这些日记中,我似乎找到了那久违的、正在急剧消失的农村教育的“原生态”。

  “今天是教师节,我给老师做了个贺卡(附有一个贺卡简图,还有一颗心形铅笔画):老师辛苦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老师,您辛苦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您是辛勤的园丁!祝您开开心心过节日,每天幸福、平安。”最后,还自作说明:“看!不错吧!涂上色更漂亮!”

  “今天是教师节,在此我向全天下的老师致敬!您是一个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的老师。您如一支蜡烛,牺牲自己,点亮别人,您如那辛勤的园丁,灌溉我们,让我们一天一天成长起来,老师您辛苦了!我祝天下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我的手头现有两本学生日记,一本是段村小学学生的(以下简称甲同学),另一本是邢台市区一所重点小学学生的(以下简称乙同学)。两位同学同属六年级、都是女生、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所不同的是一位为农村留守儿童,另一位的父母则是城市的工薪阶层。从9月5日至11月17日,甲同学写日记43篇,一天也没间断过;乙同学写日记36篇,因患扁桃腺炎在家休息,少写6篇。上述引用的两段文字就是甲、乙两同学在教师节那一天各自写下的日记。

  我从“文字水平、励志、感恩、互助、友爱、同情心、劳动观念、珍惜生命、知识视野”等多个方面对这两个孩子的日记做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诸多差异,由此也引起了我对当前城乡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些思考。

  在“文字水平、知识视野”等方面,乙同学明显优于甲同学。乙同学的日记,字迹工整清楚,语句流畅,叙述层次分明,描写生动细腻。如“天空不慎流了几滴‘眼泪’。‘眼泪’掉在大地上,一切干干的东西变得有些湿漉漉的……”很美的语句!再如在10月6日这一天,乙同学写到了乔布斯的逝世,写得很具体,还带有感情,最后感叹道“他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今天实在伤心,多么伟大的人啊!”而甲同学的这一天却这样写道:“今天姐姐(大一的新生回家度假)领我和妹妹一块去南和玩,那里有水果、衣服、蔬菜、鞋……琳琅满目,我都眼花缭乱了……”最后她也感叹道“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去逛逛哦!”显然,两位同学的知识视野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有着较大的差距。

  而在日记的思想性尤其是“励志、感恩、互助、劳动态度、同情心”等方面,甲同学又明显优于乙同学。在甲同学的43篇日记中,几乎有一半多的篇幅都涉及到励志的句子。如“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拿出一个好成绩”“我要用好成绩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到国外留学”等。对待劳动以及劳动成果的态度,由于处境不同,甲同学也明显优于乙同学。如乙同学假期里也曾经被父母送到姥姥家生活过几天,但没有实际参加劳动,只扮演了“看客”的角色,她这样记到:“掰好的玉米被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而且是金黄的那种。”而甲同学则这样记载:“今天我家掰(剥)玉米棒子了,我走进地里去,像走进了迷宫……”“我家的花生饱饱的,像一个个小孩子吃饱了饭,我家的花生丰收了,我真高兴!”显然是带有情感的,是发自内心的。

  最令我感动的还是甲同学的感恩情结,几乎渗透在每一篇日记里,类似“我要好好学习,不让老师失望”、“我要成为第一,不要再让爸妈受苦、受累,让爸妈过上好日子”等句子比比皆是。

  2011年12月23日(星期五)的下午,我又一次来到段村小学,正值全体学生在校园里做课间操,秘建民校长告诉我最近又增加了手语舞《感恩的心》,并拉着我到二楼的走廊上观看。

  当我看到全校1~6年级三百多名学生伴着《感恩的心》悠扬的背景音乐,用全部身心整齐而又认真地做着那连贯的手语时,我即刻想到了唐晓龙著作中那个失语小女孩和她妈妈的感人故事,一时竟语塞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