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办学带来了什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百名研究生进社区宣讲十八大精神。(资料图片)

    ■陈兴风 洪大鹏 田志轩

    上海,一座现代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既是近代以来中国沧桑巨变的一部缩影,也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一个窗口;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校林立、精英云集的人才集散地。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为坐落于此的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提供了理论教学的课堂、科研创新的平台和实践教育的渠道。 

    举旗铸魂:这里多了100个教育课堂

    课堂在哪里?对于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的学员而言,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在浦东新区,在中共一大旧址,在世博园……

    此言不虚,这些都是校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点。依托上海市丰富的社会资源,他们开辟了100个“铸魂课堂”。校区王忠主任介绍,他们承担着培训政治指挥干部、政治机关干部和政治工作专门人才的办学任务,60%以上的课程都是政治理论课。党委一班人认识到,铸魂育人的课堂不能只有理论灌输,更要有来自社会和实践的情感认同,而上海市近代以来,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风云变幻、历史变迁,无疑是开展政治理论教学最生动的课堂、最鲜活的教材。

    “围绕爱国主义传统、改革开放、军事斗争准备三大主题,我们规划了20条线路、100个现地教学点,通过参观见学、实践教学,让学员们接受优良的传统教育,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认识理解。”王忠主任说。 

    位于上海市区黄陂南路的中国共产党“一大”会议旧址,也是上海校区开展理论教学的重要课堂。10月9日下午,新入学的27队全体学员来到这里。近代时事漫画家谢缵泰的《时局图》,深刻形象地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展现在学员面前,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让学员感受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学员刘畅深有感触地说:“此时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含义,它是经受了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史中无数艰难险阻考验的真理。”

    有类似感受的不仅刘畅一人。在上海校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是这么上的—— 开课之前,授课教员将学员带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次公开出版的渔阳里,组织大家诵读其中部分内容。回到学校的课堂上,教员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时,学员们心中更能体会到“那些仁人志士在黑暗中突遇明灯的兴奋与喜悦”。

    校区还组织学员们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宝山钢铁集团、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等地参观见学,让学员在民族与世界的融合中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科研创新:“学府中央区”带来学术滋养

    今年3月,201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正式发布,显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校区)荣膺全国高等院校百强,这也是全国高校排名中唯一的军队单位。 

    “这得益于驻地周边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与滋养。”校区政委李敏说。上海一直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排头兵”著称,校区驻地的杨浦区,更是被誉为上海市的“学府中央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在政治理论研究上积累了许多经验做法。 

    对于这些家门口的学术资源,校区党委选择了开门迎客。校区多年来与上海市社科界构筑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思想碰撞”的学术平台,与1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专门设立外请学术报告、学科前沿论坛、菜单式讲座3个“校区大讲堂”。 

    一边是请进来,一边是走出去。作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路大军之一,校区积极融入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整体布局,先后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使命与道路:当代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装力量与政治发展:历史与现实”等理论研讨会,积极选派有关专家教授参加上海市理论界组织的有关学术座谈会。

    根据教学需求,校区近3年来选送10名教员到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脱产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有的还进入这些院校的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这些学成归来的教员,不但成为校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而且增强了校区教员队伍的整体实力。 

    服务社会:军人荣光融入城市血脉

    冬日的一个下午,上海市五角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座无虚席,一堂以“维和战士谈维和”为题的报告吸引了近百名社区党员群众。这名授课“教员”就是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研究生学员杨同峰。入学前,他曾参加南苏丹地区维和任务。生动形象的描述加上详实丰富的数据事例,杨同峰的精彩授课受到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长期以来作为驻沪部队七大单位之一,上海校区一直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身建设融入城市血脉。上海市杨浦区双拥办主任、民政局局长王莉静说:“在杨浦区勇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荣誉的道路上,时刻都能看到上海校区师生的身影。”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校区发挥政治理论研究优势,组织了“百名研究生宣讲团”进社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活动。宣讲团成员在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全面收集整理资料、精心备课试讲的基础上,先后为驻地社区党员群众宣讲党课70余场次。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推动和促进了创新理论的普及化、大众化,也使学员们在学习和服务上海中了解了社会、锻炼了能力。 

    今年重阳节,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迎来了一群年轻的政治军官,他们是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学员27队的进修学员。这已是18年来第36批来福利院照顾老人的“兵儿子”了。 

    故事要追溯到1995年。时任学员6队政治教导员的孟庆安带着新入校学员,到驻地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义务劳动。得知这里有许多一无子女、二无亲属、三无收入的孤寡老人,晚年生活非常孤单。孟教导员回队后连夜召开了支委会,支委们一致同意认三位孤寡老人为“妈妈”。18年来,虽然队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学员毕业了一批又一批,但先后在校的3503个“兵儿女”演绎了一场照顾孤老、孝亲敬老的爱心大接力,在上海成为美谈佳话,引起极大反响。这个学员队也先后被中宣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今年3月又被评为“全军学雷锋先进单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