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最适合幼儿成长的课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正在开展大班“中国娃”主题中的民族大联欢活动。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准备上小学”主题活动设计图。

    ■章丽

    “实施综合课程的再建构是幼儿教师课程文化自觉的需要,是我国幼儿园综合课程实践发展的需要。课程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框架,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流程。课程是在教师与儿童共同创生中发展的。30年来,我园在幼儿园综合课程研究之路上不断前行,致力于寻找和构建更加适应儿童文化的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办园质量整体提升。” 

    从儿童角度出发完善课程目标和内容

    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结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近60年办园的经验和特色,我园确定了综合教育课程培养人的目标: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培养目标转化为幼儿三元色素质发展目标,即健康和动作、语言和认知、品德和社会,而且还根据年龄分为3-4岁、4-5岁、5-6岁三个发展层次,以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指南》精神,完善和修订了各年龄段发展目标,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个总目标的落实。

    我园的综合教育课程,由30多个主题组成,以幼儿的日常生活及环境作为主题设计的基础,涵盖了方方面面: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题,如“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好邻居”、“我爱我的家”、“我们的家乡——南京”、“中国娃”等;有幼儿与自然环境互动的主题,如“我找到了春天”、“种子的秘密”、“可爱的动物”、“神秘的天空”等;还有幼儿自主发展的主题,如“我有六个宝”、“天冷我不怕”、“生日列车”、“准备上小学”等。在“幼儿园综合课程文化再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又根据孩子的兴趣设置了一些新的主题,如“甜甜蜜蜜”、“我能干”等等,使其更具有时代性,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在每个主题设计、实施时,我们都在分析幼儿原有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调整主题目标,选择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活动内容,如在执行大班“春天里的活动”时,针对幼儿普遍可能产生的困惑,我们提出了“野营时干些什么”、“野营应带些什么”等问题,让孩子们进行充分讨论,这样就能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开展“有趣的植物”主题时,有个班级的教师发现孩子们对“种子”特别感兴趣,就把“植物的种子”作为实施该主题的切入点,幼儿在探索种子的多样性、种子的传播方式、品尝种子食品等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植物王国的丰富有趣。

    以丰富幼儿经验为目的优化实施路径

    在研究初期,我们就明确了综合教育课程就是“要更加合理地组织幼儿园的教育以取得较好的效益”这一目标。经过长期实践,我们意识到,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课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课程实施的效益就越高。

    综合课程以主题的形式来建构每个阶段儿童的经验,主题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的。但是教师往往受固有领域教学的束缚,使得生活、游戏、区域与教学活动之间有时仍然是各行其是,缺乏在主题目标同一架构下的理性思考。

    综合课程重在整合,而不是拼凑。在每个主题实施前,年级组通过课程审议集中对本主题进行审议:围绕主题核心目标,思考哪些目标适宜通过集体教学来完成,哪些适宜通过区域活动来完成,哪些可以在日常活动的渗透中实现。

    与此同时,我们尽量保证综合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各种活动、多种途径的相互配合的过程。

    首先,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主题活动的内容可以通过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进行。在活动结构中,注意控制集体活动的比重,减少全班集体性教学,每天以一个教学活动为主,让幼儿有较多的自由活动、自选活动时间,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在每天的各个活动环节里,教师要尽量保证幼儿有一定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如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自主安排是先吃点心还是先玩游戏。

    其次,要让家、园活动有机结合。家庭与社会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必须取得共识,达到目标上的认同、方法上的一致、步调上的协调。我园注意采用多种方式与家庭联系,包括入园前的新生家长会、每学期的家长讲座、家长园地中的主题安排、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等,不仅让家长更加了解我园的办园理念和课程特色,而且让他们也成为了活动的参与者、策划者、组织者、支持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热情,更让他们懂得了如何保护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

    再其次,班级活动、年级组活动、全园性活动各显特色。我们注重从各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班级的资源,努力创设和谐的班级生态。同时,我们也关注年级组、全园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适时开展年级组、全园性的大活动,如中班“多彩的秋天”主题中开展的农作物品尝会、大班“中国娃”主题中开展的民族大联欢、“小小兵”主题中开展的小小兵阅兵式等。我们还适时组织全园性活动,如读书月、小小奥运会等,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年级组、全园性大活动能凝聚更多教师的群体力量和多种资源,为幼儿在更大范围的交往、互动以及经验的提升提供更为开放的平台。

    以儿童心理逻辑为线索实施课程活动

    遵循儿童的天性,处理好课程中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关系,以儿童的心理逻辑为线索设计和实施课程活动,是我们课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尝试从幼儿经验出发,设计符合幼儿心理逻辑的课程。让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基于经验→拓展经验→提升经验”的过程。

    因此,我们注意遵循幼儿的心理逻辑,认真梳理每个主题的发展线索,如在大班“准备上小学”主题中,我们确立了三条发展线索:我了解的小学生活→参观小学(想知道小学究竟什么样)→学做小学生。三条发展线索清晰地提示教师,儿童的经验已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又将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每条线索都是开放的,线索中的活动可根据幼儿经验发展的需要自由延伸,使主题更加富有弹性。

    儿童的学习是一个经验不断增长的过程,每一个经验都建立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在综合课程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了系统研究,关注主题中各活动之间经验的衔接与联系。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对几个方面连续性的关注:

    首先,是对主题与主题之间连续性的关注,使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不被人为地割裂。如大班下学期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我要上小学啦”,主要目标有:第一,知道自己要上小学了,了解并向往小学生活,逐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第二,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珍惜时间,初步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计划性和任务意识。关注幼小衔接,帮助幼儿从情感、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是大班下学期孩子的主要发展目标。主题目标之间建立了联系,可以带动主题经验之间的衔接和连续发展。

    其次,对幼儿经验之间的连续性的关注。小、中、大班幼儿虽然呈现出不同的年龄特点,但经验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于同样的内容,也应根据小、中、大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合理架构。如,各年龄段都会开展关于秋天的活动,我们合理规划三个年龄段“秋天”主题目标:小班幼儿从秋季最典型、最直观的“秋叶飘飘”来感知秋天来了;中班以“多彩的秋天”为线索,感知花卉、树林、农作物等颜色的绚丽和多彩,丰富幼儿对秋天的认知;大班孩子自主探究能力强,围绕“种子的秘密”展开一段自主探究……在“秋天”主题中,三个年龄段的孩子获得的经验虽然不同,但却是有联系并且是螺旋式上升的。

    再其次,对教学活动经验连续性的关注。集体教学活动是实现主题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在主题实施中,我园改变了简单地关注领域平衡的做法,更关注活动与活动内容经验的联系性,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时,考虑如何把先前的活动与当今的活动以及将要进行的活动结合起来。如,在参观小学前,先开展“我想知道的小学问题”讨论,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关心、疑虑、担心的问题,并绘制成采访表;在“参观小学”活动中,根据幼儿前几天的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参观环境、随堂听课、课间采访小学生等活动,让孩子在观察、互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参观回来后,开展“小学幼儿园大不同”的谈话活动,将孩子零散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提炼,并提出新的问题;在后来的“哥哥姐姐回来了”活动中,让孩子们针对新的问题与应邀回园的小学生积极互动。在系列活动中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建构新经验,有利于幼儿经验自然地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不断增长和提升。

    最后,关注领域内部经验的逻辑发展顺序。由于主题活动往往以某个中心话题展开,有时会出现某一领域关键经验的缺失、重复、难易倒置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采用逐项梳理的方式,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关键经验进行梳理,再分解到不同年龄、不同主题中,保证各领域内的关键经验不缺失。然后,将这些关键经验自然整合到主题活动中,有的通过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来落实,有的就通过日常活动和区域游戏等来落实。之后,我们还会根据领域内部经验发展的逻辑顺序,将重复、遗漏的经验进行筛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