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荷气满塘 刘延风 绘
近日,应北京师范大学邀请,文化部部长蔡武在该校“京师盛德讲堂”活动中为青年学子作了题为《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报告。本刊据此整理成文,作为新年特稿刊发。——编者
■蔡武
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全面认识文化的属性
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但文化体制改革一直到10年前才开始试点。这是因为,过去只侧重文化教育人民、引领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而没有认识到文化同样是生产力,具有产业属性。文化既创造社会效益又创造经济效益。在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应基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发展的这种新认识,来寻找和把握规律,推进文化发展。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个民族和地域文化创造的历史。历史变迁后,许多东西都灰飞烟灭,唯有文化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永恒的东西。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民族文化身份和独特个性的象征,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土壤,是人们一代又一代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进步、科学的文化能够给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并能启迪思考,推动创新,引领社会进步。文化也直接参与经济价值的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本身就是商品,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前两年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乔布斯去世,引起全世界人民的轰动,他的了不起在于其创意发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无限的空间,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现在速度,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可能占到GDP的5%,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形态。人类的精神需求使自己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有了高级的精神活动,这成为人类和动物界区分开来的最根本标志。可以说,精神文化需求是人内在的、普遍的、基本的需求,是人生幸福快乐的重要标志。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其精神需求是不是得到了满足。从这个方面来讲,文化的发展,能够启迪心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进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素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脚点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是国家的名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软实力不依赖于军事和经济的强制,而是因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而产生影响。一个国家离开了文化的支撑,即使有再繁荣的经济,其强国地位也难以巩固。十四、十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之后,一些大国崛起靠的是文化:葡萄牙和西班牙依靠发达的海洋文化,建立起近代最早的殖民强国;荷兰靠领先世界的商业文化,称雄世界几百年;英国的崛起,靠的是高度发达的工业文化;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并一直保持到现在,靠的是创新文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汇、交锋更加频繁,文化与经济、政治、科技等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国在历史上曾经极其辉煌,但后来由于封闭,沦落成了半殖民地国家。我们的伟大复兴,第一个涵义就是要恢复历史的辉煌,但又不是靠复仇或者强权,而是应通过努力使自己在世界上达到最高峰来实现;第二个涵义是要真正成为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依靠强大的文化来支撑。
文化的复兴无非是三个方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相互尊重的精神去吸收世界各地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若把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当前,我们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目标包括: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素质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创造力、竞争力显著提高;全社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大对此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描绘了文化发展的美好蓝图,为中华文化的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有过辉煌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且从来没有间断过。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吸收西方外来先进文化成果融合成的新的文化因素,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之所以傲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根源就在于其中华特色、中国风格。
今天,我们走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文化的复兴相比经济政治发展更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应当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建设现代文明过程中,我们应当看清世界文化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以及西方国家对我国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进行遏制的严峻挑战。今年,我国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其中国产影片占到了54%。然而,我国出版行业占的份额仍然特别小;在国际演艺行业中,我国占的份额就更小了。可以说,在文化上,我们不是一个强国,甚至不是一个大国。
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振兴中华文化。
确保主流价值占主导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活跃和多元化。怎样在多元化社会中确保主流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引领我国社会向前走,是文化复兴面临的重大任务。这就需要在历史进程中塑造民族精神,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从而赋予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念和勇气;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同时,还应认识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仅有物质上的富裕,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就不能说一个人真正拥有幸福生活和美好人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急剧高涨。按照我国50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总量,文化消费大概要占到十分之一,即5万亿元,然而,2012年只完成了1.8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究其原因,是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还很欠缺,文化自身的发展还很不够。如国际图书馆联盟有一个统计,全世界大约平均5万人左右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而我国接近50万人才拥有一个,这说明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短板。我国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也非常少。所以,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必须重视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幸福感,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政治上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文化影响力及整体实力与我国经济和政治地位并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大国身份也不相称。我国文化资源的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大部分文化产品和服务处于竞争弱势,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比如我国的版权输出,这几年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达到每进口3个版权可输出1个版权的水平。当然,国际上也有一股敌对势力,处心积虑地降低我国文化的影响,抹黑我国文化,抵消我们传播的正能量。为此,我们要增加文化吸引力,经过艰难的再创作,以对方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跨文化的传播,努力把我们文化的价值观宣传出去,让世界了解到底什么是中国文化。
总之,我国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把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切实提高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作者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