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而努力
努力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从经济总量上讲,我们国家虽然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与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大国身份还不相称,文化资源的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一是文化产业的规模有限;二是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够。外国的主流社会对到底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具有哪些特质是不了解的,这和我们的传播能力不强有关系。当然跨文化的传播是有难度的,你的文化必须要让人家理解,让人家懂,这需要经过艰难的再创作。
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把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重大任务。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我们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屹立于世界之林,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整体要求:“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根本方针和行动指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实现这样几个目标:
(一)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叫作“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就是要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人民认可并且为之奋斗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成为社会的共同规范和共同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自觉的价值选择。
(三)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我们要形成全社会共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提升公民素质。
(四)中华文化的创造力、竞争力显著提高。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只有不断创新,我们的文化才能迸发出活力、充满竞争力。文化强国强在创新,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五)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有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是否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事关文化的传承、创新,事关文化的振兴、繁荣。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六)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有人认为我们除了传统文化没有当代文化,这是一个误解,其实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得非常快。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我们要有话语权,要能够提出看法,要使中华文化的新形象被世界认可。
【现场互动】
什么文化最具吸引力
刘丛丛(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您在报告中提到,美国智囊人物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说大国的四个标志是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和文化具有吸引力。对于前三个标志我们是可以很好地去量化、去衡量的,但是对于最后一个标准——文化具有吸引力就很难去把握。我想请教的是,您觉得什么样的文化是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第二个问题是,您觉得中华文化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呢?
蔡武: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很多人说没有判定标准,其实也不是,比如说对一种文化的知晓度,对文化的美誉度,甚至收视率,都有一些考核点。文化建设本身也有很多硬指标,最近我们在做一件事,就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主导,财政支持,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究竟应该上哪些项目,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这是应当有指标的。例如,我们的乡镇文化站,城市的社区文化中心,应该有多大的面积,应该配备多少电脑,应该一天开放多少小时,这些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应该制定一个标准,然后将它落实下来。
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是其蕴含的引领人类精神航向的类似灯塔的东西。举个例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天人合一”的理念,都是很先进的,几千年前就提出来了,现在看来也是最符合环境保护的理念。我们的中医很多人都认为不成体系,这是因为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分析。西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我们的中医是头疼治脚,里面包含的哲学思维是非常深刻的。
如何看待重物质现象
刘志远(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我们走出去的文化偏重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和流行文化走出国门还不够,喜剧、歌舞和影视作品还不多,导致海外人士对中国当代文化认识不够。还有一个问题,一些受访的中国人表示会用赚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您怎样看待人们在面临物质和精神需求选择时,更倾向于物质需求的现象?
蔡武:这是在社会转轨、经济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现象,但这是一种负能量,如不加以引导,不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比如,最近有的电视剧很流行、很热播,看完之后我在想,这个电视剧告诉人们什么东西,后来发现没有告诉人们真善美的东西,而是很多丑恶的、血淋淋的、非常残酷的东西,不符合人们的天性,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多人不能接受那些冲击我们道德底线的东西。人们有追求真善美的能力,要把这种能力梳理出来、释放出来,形成正能量。
另外,你谈到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我们确实存在这样的短板。这些年,我们“走出去”的东西还是传统文化多了一点儿,认为传统文化更能代表我们的文化符号,却忽视了当代的文化。当然也有中国当代的作品获得声誉,莫言获奖就是国际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肯定。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电视台热播,万人空巷,非常好。一定要把我们反映当代人追求的文化传播给外国人,再跟我们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传播全面的、立体的中国文化形象。
学好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
李敏(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在我们大学,无论是工科还是文科,都有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却没有大学语文,事实上,我们很多人提笔忘字,语文基础知识不过关,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蔡武:我非常赞成前一段媒体讨论这个问题。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的发展,“拇指党”现在很发达,很多孩子经常提笔忘字。前几年,根据中央的部署,教育部和文化部共同努力,在中小学中增加书法课,现在每星期大概有两个小时的书法课。中华文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主张,不管我们学什么专业,都要学好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这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