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学校文化
老子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将水上升到了“道”的层面。孔子的“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荀子·宥坐》)强调了水与君子品格的象征关系。古代先贤由非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真理:水滋养了生命,蕴含着哲理,象征着人的品格。水和世界文明的诞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如飞瀑、飘雨、溪流、乃至江河湖海,形态丰富,变幻万千。孕育了文明,发展了文化。雨打芭蕉若可喻为器乐独奏,那九寨之珍珠瀑恰似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因此说,水是跳跃的音符,富有灵性。
水,本无色,却可化身为绚丽的彩虹,漫舞的飞雪,高悬的冰棱,静谧的荷塘。因此,大凡景致不可或缺。文化则是一个门类众多、属性各异、包容性极大的范畴。一滴小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颗文化的果实闪耀着人类进步的光芒。文化体现在人类的衣食住行各项活动之中,没有文化,人类的思想即会干涸。水能净化肉体,润物无声。佛教观音菩萨的净水瓶,基督教的洗礼仪式,印度教的圣水浴,无不体现了水的净化作用。此处之水,已然不是物质的“水”,而是包含了诸多宗教信仰的意识形态上的水,故水即文化。而文化则能净化灵魂,以文化人。
水能载舟,成为航运之载体;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诸如山洪、海啸、水电站等。同时,水亦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成员。水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能为人类文明建设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文化能使人进化,走向高级,走向文明,使生产力产生更大的效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倘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文化可谓是“第二生产力”。
总之,水具有兼容、排他、净化、流动、变幻、聚能等属性。文化则具有教育、启迪、陶冶、审美、愉悦、服务等功能。
学校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哺育着孩童们的心灵,引领着千千万万学生茁壮成长,如水一般,润物无声。庭院无水,即显干涩乏味,缺乏灵性;学校无文化,即为精神沙漠,令人窒息。我们从感性的认识出发,将学校文化比喻为“水”,可以避免概念的纠缠,从水的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的相互转换中,找到学校文化建设之纹理。
水的三种状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它的不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三态可以相互转化,且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学校文化亦可喻为三态,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固态,它是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可谓基态;课程文化和各项活动为液态,它是个活跃而富有生命力的状态,可谓激发态;精神文化则是气态,它对应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可谓高能态。三态的有机融合,适度转化方能形成学校文化的正能量场。学校文化最终将内化为师生群体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待人接物、言谈举止、行为规范。
气态之水: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蕴藏巨大的能量
水在高温高压下蒸发升腾形成水蒸气,进而发明诞生了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又被用作航母舰载机弹射器,成为耀世的尖端技术。学校精神如水之气态,充斥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人群中,贯穿于整个时空,犹如水蒸气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最宝贵的是学校精神,它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精神是文化的“上层建筑”,反映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背离主导精神的文化就像那散落的水珠,没有汇流成河的态势亦就不具备强大的能量,更谈不上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学校精神的主导下,学校文化方才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能源。
如今每当二十二中高三同学结束学业前夕,大学里的学长们都会纷纷发来“加油”视频、信件、海报予以鼓励。离校时刻,校园内到处都回响着学弟学妹们为高三加油的呐喊声,同时集体唱响校歌。曾经的疯狂撕书、乱抛学习笔记和生活用品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是学校精神烙印在每位二十二中学子身上的结果。当“二十二中人”这一概念深深植根于广大师生心灵之中,成为一个特殊人群的代名词时,学校文化就开始熠熠生辉了。
学校精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她需要一个艰难的孕育过程,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从建校第一天起就旗帜鲜明地倡导“二十二中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团结协作、荣辱与共、敢于拼搏的团队精神;敬业爱生、爱校如家、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二十二中精神”经过岁月的锤炼,艰难困苦的磨砺,已然在一代又一代二十二中人身上生根发芽。学校跨越式发展的12年即是“二十二中精神”不断创造辉煌的12年。学校坚持以“启迪智慧、健全人格”为办学宗旨,注重端正品行、养成习惯。以“厚德、励志、笃学、尚礼”为校训,塑造“诚信、勇敢、健康、豁达”的校风;坚持办适合你的教育,为全体师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每一位师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12年里,为了弘扬学校精神,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并使其内化为全校师生的精神追求,成为行为准则,学校精心设计塑造了“柱子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环境文化;并利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载体融入学校文化教育,使这些原本不具生命特征的形式,催生生命的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以文化人的教育场所。
为了让学校精神文化能更加生动活泼,学校大力开展“做二十二中人,塑二十二中形象,创二十二中精神”活动。大凡重大活动,必定不断重申巩固这一概念,及时加以评价鞭策。学校抓住五年校庆、十年校庆、省文明单位评估等契机,紧紧围绕“二十二中人”这一话题,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校精神不断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良好的校风,师生们昂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上级、业内同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唱校歌是二十二中坚持了多年的集体行为,对弘扬学校精神有着重大意义。众所周知,国有国歌,军有军歌……校有校歌。《义勇军进行曲》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毛主席曾说:“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学校创建之初,我们即组织动员全体师生参与校歌创作,遴选评比。而后,又坚持在每年暑期师德培训时集中练唱校歌。新生始业教育的校歌合唱比赛是规定项目,毕业典礼的校歌咏唱更是情感充沛,震撼人心。2013年,熔铸了广大师生心血、精心摄制的校歌MV,在浙江省首届校歌MV比赛中力拔头筹荣获一等奖,极大地鼓舞了二十二中人。
12年来,学校坚持将早上晨练和下午跑操作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磨炼意志,增强组织纪律性,传承“学校精神”的励志活动。为了推动此项工作,我们将跑操列入必修的校本课程,以学分的形式对跑操进行规范,加强了跑操的管理,促进了跑操的实效。每学期都必须开展各年级段跑操比赛,形成了良好的锻炼氛围,让学校精神在跑步中慢慢渗透到每位学生的每个细胞。
正如老子所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又“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水性至柔,却无坚不摧;学校文化如水,以强大的学校精神为核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惊涛骇浪,乱石穿空;涓涓细流,水滴石穿。水赋予学校精神创建的智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校精神必将渗透到每一育人的空间,成为学校特有的个性品质,形成一个强大的能量场。
固态之水:制度与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坚如磐石,寒能保鲜。如同学校制度,能保障学校正常运作,形成压制歪风邪气的氛围,能够保持教育教学活动不走样,不变味。邓小平说过,好的制度能使坏人无法干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无法做好事。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立之大本”,是“师生的约言”。
制度是刚性的、公正的、威严的。它的威力在于贯彻的过程之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学校制度文化能为师生们创造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所学校只有通过抓制度落实,才能促使师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于不知不觉中将他律转化为自律,不断提高行为规范的整体水平。西点军校之所以能成为“美国将军的摇篮”,就在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严格管理。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士兵回答命令只有4种答案:“是,长官”;“不,长官”;“不知道,长官”;“没有借口,长官”。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无时无刻不在约束与点化着每个学员。伊顿公学的校规也甚是严格,其“精英摇篮”,“绅士文化”,从着装方面即可窥见一斑。它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服装。通过这些日常服饰上的变化,突出竞争中优胜者的地位,使他们理所当然地与众不同,彰显优越感、荣誉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