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塑良才 齐力创示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皖西北重镇阜阳,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第六、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2012年6月,学校被确立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两年示范建设,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两年来,学校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跨越发展。

     职业能力引领课程体系改革,360℃建立人才培养格局观

    1.职业能力拓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专业成功完善了“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细化专业方向、开拓课程领域,编写符合企业项目驱动的专业教材。秉承建设精神,汽修专业依托汽车服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数控专业完成了“一体化、三合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同时,会计专业也建立了以围绕资质认证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2.优化教学资源、助力职业能力提升

    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共完成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计算机专业“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会计专业“税收基础”,通过了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申请,并完成了建设工作。学校立足课程资源库专业细分领域耕作、打造利于职业能力拓展的课程设置和资格认证考试通道的课程内容,以点带面地建设精品课程的各项工作,在完成示范校课程资源建设网站外,5个专业共完成6本校本教材、11本实训指导教材。

    3.技能大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示范校建设工作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开展,在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建设期内的全国技能大赛获奖数量、荣誉等级都取得了飞跃性成果。数控技术应用,在2012年取得省级二、三等奖各两项,市级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2013年获省级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市级一等奖两项。会计专业连续两年蝉联市级比赛一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在2013年建设中,获得14项市级比赛一等奖、9项省级比赛二等奖、两项国家比赛三等奖。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见证了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成效。

     职业能力考评,建设“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1.建设规划下师资队伍整体提升

    学校主要从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两大模块引导师资队伍整体建设。5个重点专业建设共58人参与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师和考评员认证,针对涵盖教学手段、教研活动、教学反思等领域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此外,在专业技能方面,通过“学校名师”工程,学校采取了教师企业挂职或出国进修等方式,从培训、督导、比赛指导统筹三个层面突破,组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2.结合专家、兼职教师贡献提升师资整体素质

    各专业的兼职教师共计30名,由企业骨干、高校教师构成。师资队伍除“引进来”之外,学校教师也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个人能力,以会计专业为例,示范校建设期内开展的学校教师财政支农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总计超过2000人次,为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了贡献。同时,学校聘请专家于万成作为总体建设负责人,其宝贵经验,包括晋升“双师”资质的研修方法、职业院校现代技术大赛的能力训练、教师教学辅导综合能力等,不仅帮助学校完成了教师队伍提升,也促进了相关专业的内涵建设。

    3.教科研工作步伐加快、硕果累累

    2012-2013年示范校建设期间,全校的“双师”比例已达90%,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师”比例达100%。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下,教科研工作全面展开,5个重点专业于国家刊物共发表论文40余篇,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发表数量位居前两名,如会计专业《浅析我国会计国际化》(《大众商务》期刊)、计算机专业《探索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思路及方向——以我校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为例》(《教师研究》期刊),对探索中的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方向做出了一定贡献。

    职业技能升华,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地域特色建设

    1.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突出为企业服务宗旨

    目前学校已与49家企业取得合作,5个重点建设专业中有4个专业的合作企业数量,均在10家以上,而且包括如中德诺浩、南京新奇特这样的大型公司。企业实习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未来职业的升迁途径、职业生涯规划等;合作企业数量、质量不断提升,学生逐渐形成清晰、典型化的企业服务理念。合作模式强化教学模式改革,加速了“学习—工作”意识形态的转化,真正将“知识—素养—责任意识”内化为一体。

    2.校内校外实训资源配置,实现教研课题商用化

    5个重点专业完成了21间实训室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增加建设了5间导师工作室,分别在影视后期、动漫制作、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建设、设计等方面形成了具备专业特色的建树。此外,汽修专业整车实训室、数控专业校办工厂,最大程度地合理化资源配置、加强了实训质量,提高了实训室开出率,进一步优化了职业化课程与企业岗位的对接过程,提升学生核心关键能力。校内校外实训资源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一体化实用技术为核心”、“以多证多能为突破点”、“以项目引导为目标”的特点,真正让每一位毕业生都可以掌握就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依托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社会化考证基地,增强示范效应

    学校利用专业师资和实训室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机制、过程控制和考核标准,参与、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程体系开发、师资培训、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带动并促进了专业教师技术培训、教研课题企业项目试水、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等工作。这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建设形成彼此裨益的良性循环模式。

    “国家示范校”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学校借力专家的建设指导经验,系统完成了建设工作,随着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动”,跟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区域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国内整体市场需求而“变”。诚如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所言:“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本着职业教育的务实化理念,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将在示范校建设的成果之上,在未来专业建设中进一步向国际化、精品化方向努力前进。

    (凌 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