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国城市化发展很快,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的城镇化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郑新立

    改革开放36年来,我们在城镇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城市人口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7亿人增长到7.3亿人,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去年的53.7%,接近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城市化率的提高带来了多方面的效果,一是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城市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作用;二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到城市,由原来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享到了二三产业创造的利润,为他们收入的增加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那么,城镇化有没有问题?我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城市化的进程,导致户籍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我们现在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是53.7%,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36%,差了18个百分点。大量的农民工进到城里以后由于户籍解决不了,附加在户籍上的各种公共服务他们享受不到,所以在城里是“二等公民”,而且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现在留守儿童6000万、留守妇女4600万、留守老人4000万,留在家里老老小小和妇女共计1.5亿,加上城里2.6亿农民工,4亿人口全家分离,不能在一起过家庭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心灵上带来了巨大的创伤。6000万儿童,正是他们成长的时候却得不到父母的帮助教育,光靠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老人们自己都照顾不了,能给孩子弄碗饭吃就差不多了,不可能进行教育。所以,全家怎么能够团聚,这成为当前要解决的一件大事。如果我们把这4亿人全家团聚问题解决了,这比柴米油盐要重要很多倍,而且我们现在也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这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要加快推进。

    第二,城镇化在区域上很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都是在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率先改革开放,交通又比较方便,吸引外资,所以沿海地区现在集中了大量的农民工,特别是吸纳了大量的中西部的劳动力。这些地区发展起来了,但现在这些地方把原来很好的稻田都变成钢筋水泥地,浙江省稻田的面积减少了50%,现在大量地依靠粮食进口。城市化不均衡,都集中到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的城市化率明显滞后,带来许多问题,一到节假日候鸟式的几亿人来回跑。现在沿海的地方水也没了、地也没了,新项目好项目落不了地。特别是珠三角这个地方,从香港、深圳、东莞、广州到佛山,南北200公里,东西大概50公里狭长地带,现在集中了6000多万人,超过了整个韩国的人口,韩国人口还不到6000万。原来东江水是很充沛的,珠三角是很好的地带,现在东江水没了,再增加人口淡水供给都成问题。东莞原来就是一个县,有几十万人口,现在一下子膨胀到1000多万人,一个县形成一个世界级的千万人大城市,自然资源、淡水资源不堪重负,而我们中西部的城市发展还是滞后,盖了房子没人住,主要是产业不配套。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第三,城市的管理滞后于城市化的进程。由于我们的城市管理没有跟上造城膨胀起来的新型城市,交通拥堵,房价一涨再涨,北京没办法只好限制汽车购买,而且现在限制汽车购买的城市越来越多。高房价现在集中到几个城市,房价涨得太高也制约了这个城市的竞争力,影响这些城市的发展,以及一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第四,千城一面,没有特色。特别是楼房建筑,街道命名洋化,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城市土地的利用粗放,面积上摊大饼,增长很快,但土地集约化利用还不够,城市里的绿地绿化面积也比较少,楼房盖得过于密集,城市成为一个钢筋森林,将来谁在那里住?

    我国城市化发展很快,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的城镇化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此文章是作者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新型城镇化的教育战略与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的部分内容,标题为编者所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